健康養身★乾癬性關節炎病友及早施打新冠疫苗 醫籲持續雙主修治療

乾癬性關節炎病友及早施打新冠疫苗 醫籲持續雙主修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關節疼痛並非肌肉傷害?紅腫痛恐罹患乾癬性關節炎而不自知

年僅40的吳小姐(化名)是名乾癬患者,每周都會參與羽球隊的練習,但運動後總感到右手指關節疼痛,起初誤以為是頻繁的揮拍動作引起發炎,只要稍作休憩便會好轉,直至非慣用手也感到關節疼痛且陸續出現下背痛、活動受限等現象才警覺並非單純的肌腱發炎。

即便意識到關節的警訊,吳小姐也未能將症狀與乾癬做聯想,長達2年的時間輾轉於骨科、復健科中,從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到免疫抑制劑皆無法緩解病症,最後因皮膚乾癬的逐漸惡化至皮膚科就醫診治,終於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才驚覺關節的紅腫痛都源於乾癬這個自體免疫疾病。所幸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皮膚與關節的病灶都有明顯的改善,生活也回到了正軌。

乾癬性關節炎出現這『四大警訊』更要當心!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羅陽醫師提醒,達兩成乾癬患者合併關節炎症狀,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若乾癬患者已出現香腸指/趾、中軸症狀、接骨點炎、皮膚嚴重這四大警訊時,則應盡速與主治醫師溝通進一步抽血、觸診、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並重新制定治療方針。此外,關節炎是持續進展的,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骨頭、關節造成持續且不可逆的傷害。

依循正規治療有助改善皮膚症狀 避免關節變形

過往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往往僅專注於皮膚症狀的治療,卻忽略了關節持續破壞導致變形的風險,其實,只要依循正規治療就有助於讓皮膚與關節都獲得良好照護。傳統的乾癬性關節治療包含緩解腫痛症狀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與對皮膚與關節皆有治療效果的免疫抑制劑等藥物,若上述兩種藥物皆無法改善患部的紅腫熱痛情形,醫師會進一步評估患者狀況,給予生物製劑進行治療。

羅陽醫師進一步說明,生物製劑的概念如同標靶治療,能精準鎖定發炎因子,阻斷其發炎訊號,能同時改善關節與皮膚症狀,並有助延緩關節破壞,降低關節變形的風險。

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應及早施打新冠疫苗增強保護力!

因應新冠肺炎的肆虐,羅陽醫師強調,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為自體免疫失衡的疾病,若罹患新冠肺炎症狀恐有加重的風險。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也鼓勵使用患者及早接種疫苗增強自身保護力,並建議在施打前詢問主治醫師自身健康狀況並掌握用藥時間,才能在防疫同時兼顧皮膚與關節的症狀控制。

【延伸閱讀】

防疫期服藥不中斷! 高血壓患者救命關鍵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高復發特性 PARP抑制劑精準打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7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上午開放第25期疫苗追加劑預約。同時因桃園傳染鏈有學童確診,對於5至11歲幼童接種疫苗,指揮官陳時中坦言,「專家激辯中」同時說明國外研究結果。另外有診所詢問配合疫苗施打的醫療院所之處置費等補助,發言人莊人祥也提出解釋。 第25期疫苗預約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疫情至今已有2年多,日本已針對商務客進行邊境鬆綁,所有人期盼的便是「各國邊境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李秉穎上午於廣播節目中提到,7月全球將迎來解封潮,而台灣可望於7月半解封。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歐美可能會先解封,但是解封後也會伴隨大流行。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3月的第1天,除了國內有不少管制鬆綁,實際上國際動態也有一點變化!從3月1日開始,日本調整國境管制,只要接種3劑日本政府認證的國際疫苗,並備妥疫苗接種卡(小黃卡),可以免居家隔離。有網友說,他看到同事興沖沖地訂機票,似乎沒發現「僅限商務與留學生簽證入境」,觀光是不算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桃園新增2例本土個案(案20682、20683),7例境外移入,其中3例為落地採檢陽性,4例為檢疫期間採檢陽性。這2人為國小學童與教師的友人,由於是在居隔期間陰轉陽,對社區無風險。 桃園確診者足跡公布 遍及速食與小吃店 桃園市衛生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