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了解5個Q&A 晚期肺腺癌也能過很好!

了解5個Q A 晚期肺腺癌也能過很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面對晚期肺腺癌,許多病友會感到徬徨無助,但醫療日新月異,好好接受治療,依然能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延長存活時間。記者採訪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及內視鏡科郭志熙主任及王智亮醫師,整理出五大Q&A,告訴病友及家屬,面對晚期肺腺癌可以怎麼做!

1.聽說肺腺癌第四期存活率不高,醫師會建議如何治療呢?如果我採取標靶治療,卻擔心產生抗藥性,應該怎麼辦才好?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及內視鏡科郭志熙主任表示,亞洲平均約5成肺腺癌患者具EGFR基因突變,可以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而且多有健保給付。目前第一線健保給付第一代及第二代標靶藥物,其中第二代為不可逆標靶藥物,抑制效果稍強,當過程中真的出現抗藥性問題時,可以再做一次基因檢測,確認是否有T790M突變,若有,便可接力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

另外,近期有研究顯示,一線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當檢測出T790M突變,再以第三代標靶接力,單以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將近4年,也可期待更長的存活期,是很驚人的突破!

2.聽說免疫療法是最新治療方式,肺腺癌第四期也能用嗎?

郭志熙主任指出,目前免疫療法的健保給付規範嚴格,病友的免疫生物標記PD-L1表現量必須高於50%以上,才能獲得給付;另外,若有明確基因突變,健保也不會給付免疫療法。事實上,在有檢測出明確基因突變的情況下,選用適當的標靶藥物,能帶來非常好的治療及預後,存活率也會大大提升,所以標靶藥物治療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治療選項。

「最新的治療方式不一定最適合每位病友」,除了考量藥物治療效果,讓每一分錢都花得值得,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持續,達到延長存活期的目的。針對具基因突變肺腺癌也有多個健保給付的一線藥物能使用,協助減輕病友的經濟負擔。

3.標靶藥物讓我有甲溝炎、皮膚紅疹等副作用好困擾,究竟該怎麼辦?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及內視鏡科王智亮醫師表示,甲溝炎情況若不嚴重,則建議病人將指甲保持乾燥並且戴手套保護,減少碰撞對指甲的傷害。若發炎滲出液體或化膿則需盡快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另外,皮膚上的紅疹或是毛囊發炎,醫師可提供局部的敷料,包括類固醇,也能額外服用抗生素治療。


了解5個Q A 晚期肺腺癌也能過很好!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及內視鏡科王智亮醫師

4.癌症治療,除了乖乖服藥,平常我還能做些什麼?

王智亮醫師說:「不要因為罹癌就什麼事都不做,整天待在家裡,這樣對於病情是沒有幫助的。」鼓勵病友調整心態,把癌症治療當作是慢性病來控制,盡量維持一般日常生活作息、運動;有研究顯示,運動後病人不但體力增加,心情也變好,接受治療的療效相對也會改善。

5.我的家人目前罹患肺腺癌第四期,近期因副作用不適,開始情緒失控抗拒治療,應該怎麼辦才好?

王智亮醫師指出,藉由調整藥物服用的週期,可以減少病友副作用的發生。以EGFR標靶藥物為例,標準治療是每天服用一顆藥物,若病人副作用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可以調整治療劑量,維持血液中有效藥物濃度,讓疾病獲得控制不至惡化,生活品質也能相對改善。

對於肺腺癌並且具基因突變的病友而言,標靶藥物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家屬的支持。因為病友除了要克服治療的副作用,還要面對疾病造成的恐懼感。讓病人的心理負擔減少,對治療的順從度、或對治療的態度會比較正面,對未來懷抱希望,病人的生活品質也會比較好。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8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如果想減重,最好多和瘦朋友相處。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體重過重的人減重時只和胖的人在一起,減重成績會比較差,體重下降幅度較小,若和瘦朋友相處,可以減去較多斤兩。 與胖朋友相處 減重效果較不好 美國貝勒大學研究團隊針對9300多名18歲到65歲美國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醫界一直不太了解憂鬱症病因、大腦運作機轉,台北市中山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賴建翰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重度憂鬱症患者的大腦右前扣帶迴區域活動較不穩定,而這部位主管認知功能、理性思考,這代表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理性思考能力會比較差。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科學引文索引」期刊(S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26歲的吳姍儒Sandy,國小時曾近視250度,好動的她不適合戴眼鏡矯正,經醫師建議配戴角膜塑型片,每天晚上睡覺時配戴,早上就能擁有清晰的視力,完全不影響演藝工作。角膜塑型片是一種高透氧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透過多弧設計溫和加壓改變角膜弧度,睡眠時配戴6到8小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可別以為氣喘只是幼年時就會發病,也有不少人是在成年後才出現氣喘;臨床上,就有不少人在年輕時出現氣喘症狀,但是卻因為症狀比較輕微而被忽略,直到老年時才因為有嚴重的氣喘症狀,因而被診斷出有氣喘。 成年氣喘病人約佔半數左右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表示,兒童期的氣喘病童約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