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人工電子耳 助聽損者重回有聲世界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國內每年約逾百名幼兒有先天重度聽損,連大聲喊叫聲都聽不見,由於人工電子耳問世,重度聽損者得以重回有聲世界。醫師表示,人工電子耳是一種仿生裝置,藉由電流直接刺激聽覺神經,進而產生聽覺。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吳哲民指出,一般正常人的聽力為0至25分貝,輕度聽損為25至40分貝,耳邊的輕聲細語會聽不清楚,中度聽損為41至70 分貝,對於聆聽一般音量的對話會有困難,重度聽損為71至90分貝,無法聽到大聲的喊叫聲,90 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損,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

當發生聽損問題,可藉由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電子耳改善,不過,配戴助聽器的效果有效,且聽損程度達重度以上,則必須藉由人工電子耳改善。

吳哲民強調,人工電子耳是一種電子裝置,可幫助重度或極重度聽損者獲得聽覺。藉由植入此裝置,可將聲音轉換成編碼的電流信號,傳入人體的內耳耳蝸,並刺激殘留的聽覺神經纖維,再由大腦產生聽覺,多數的植入者可重獲大部分的聽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62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血友病患者,因害怕出血,不敢運動,其實是錯誤觀念。三軍總醫院血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宇欽表示,血友病患者應多進行游泳、騎腳踏車等非碰撞性運動,加強肌力可以保護關節,減少出血頻率。他更提醒,患者要勇於接受規律預防性治療,定期注射凝血因子,也能降低出血風險。血友病分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也再一次引起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相關討論。除了思覺失調症以外,情感性精神疾病(如躁鬱症)是另一種盛行率較高的精神疾病,衛福部草屯療養院心身組醫師蔡昀霖提醒,季節有時也是影響躁鬱症狀起伏的因素之一,民眾要多加注意。情感性精神疾病 季節交替時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有別於其他癌症治療,攝護腺癌治療在傳統的手術、化療、電療外,近年更增加荷爾蒙療法。一名74歲病患過去確診為第4期轉移性攝護腺癌,第一線荷爾蒙治療控制3年多後,治療不但失效且顯示有新的肝臟與骨骼轉移。又進一步接受化學治療,但成效仍不如預期。幸好在醫療的進步下,病患有新選擇。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今(108)年2月,北市一位母親因兒子沒乖乖吃飯,呼巴掌、抓頭撞地板、逼他撿地上飯粒吃,事件令人震驚與不捨。家扶基金會指出,去年提供受虐兒少服務中,有超過1,200名兒少需接受「心理創傷復原服務」,花費近4,000萬元,呼籲各界重視並能支持善款籌募。去年千名受虐兒 施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