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社區照護讓他們擺脫負面偏見

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社區照護讓他們擺脫負面偏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去年3月發生的「小燈泡命案」,一審法官指嫌犯患有思覺失調症,因此依《兩公約》判無期徒刑;日前又發生一宗嫌犯患有思覺失調症,因多次到妹妹任職的診所借錢未果,而失控揮刀闖入診所奪命,接連多起與思覺失調症引起的社會案件,使大眾譁然。但到底什麼是思覺失調症?而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幻覺、妄想、言行錯亂 思覺失調症典型3症狀

北新醫院院長張永龍表示,思覺失調症屬大腦疾病,因神經傳導物質出現異常而致,但詳細病因仍不明,若家族中有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得到該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張永龍院長指出,典型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常會有幻覺出現,其中以聽覺最多,如聽到一些實際上不存在的聲音;再者則是妄想,認為有人要傷害他、陷害他等,以及出現特異言行錯亂。而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個別差異相當大,有些ㄧ眼即能看出精神狀態、行為表現、情緒等異於常人,有些則無法單從表面得知是否有精神疾病。

錯誤迷失讓他們難融入社會 思覺失調症經治療可控制

張永龍院長提到,因為ㄧ般人對思覺失調症的不了解,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具危險性,是不定時炸彈,進而導致其在工作、學習上,造成他人異樣的眼光,甚至失去工作機會;但其實透過完善的治療,思覺失調症是可以控制的,且部分思覺失調症的患者仍有工作能力,若社會能多點友善、包容,思覺失調症的患者ㄧ樣能順利回歸社會。

張永龍院長強調,唯有透過關心和理解才有機會及時給予協助和治療,預防不幸發生;而歧視和排斥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更容易造成病情惡化。

醫療資源社區化 助改善病識感、減輕照顧者負擔

在治療思覺失調症上,張永龍院長說,心理和復健治療相當重要,但必須要以藥物治療為基礎。患者需長期且規律服用藥物,若未定時服用,病症ㄧ旦復發、惡化,便會增加治療的難度。為了幫助病人回歸社會,醫療資源社區化不僅提供患者復原良好且能夠獨立生活工作的病人可就近門診,而病情穩定但無法獨立的病人也可透過社區復健中心或日間留院積極復健,若是無法適應家庭生活或沒有適當居所的病人則可以住在社區的「康復之家」,讓因故無法配合就醫的病人,透由居家治療得到幫助。

社區治療模式不僅有助於減少病情惡化,更可增加患者的自我照護能力,提升自我健康管理、適應能力、溝通技巧等,協助其增加工作能力,同時也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成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回歸社會的助力。張永龍院長提醒,即使是因為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或病情不穩定而需要長期收容或住院的病人,也應增加接觸社區的機會,以盡量減少機構化而造成的功能退化。

為了讓更多社區民眾了解思覺失調症這疾病,北新醫院也曾透過一系列活動讓病友們學習與他人互動、與社會結合,同時也讓民眾了解思覺失調症的病友並不可怕,在良好的精神醫療照顧之下,反而可以從他們言行舉止中,發現天真與善良本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1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每36分鐘有一人得肺癌!根據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肺癌人數達14,282人,為第二大癌症。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提醒,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建議肺癌四大高危險族群每一到兩年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高雄長庚內科部副部長兼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表示,肺癌應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又傳疑似本土案例,口罩已成為民眾出門必備小物。由於國人已建立良好防疫觀念,出入公共場所皆會佩戴口罩。搭乘捷運或公車戴口罩雖然悶熱,還是會全程佩戴。口罩除了能有效隔絕病毒入侵口鼻,不少民眾也因為戴了口罩才發現自己有口臭問題。 開業牙科醫師呂睿庭指出,疫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什麼是自體脂肪隆乳? 與假體隆乳有何差別?林敬鈞院長表示,隆乳分自體脂肪隆乳與假體隆乳(果凍矽膠隆乳)差異在於,自體脂肪隆乳是抽取自體脂肪,進行自體移植,使胸形自然豐滿並同時調整出勻稱的身材。因為是自體脂肪,觸感與真實無異,除了豐胸外,更可同時塑造曲線,對於想達到身形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40多歲女性癌友,肺腺癌不幸復發,由於腫瘤具EGFR突變,卻擔憂標靶藥物副作用與自費經濟負擔大而猶疑不決,體內腫瘤已開始變大。所幸2020年新增多種晚期肺癌標靶藥物健保給付規範,該患者因此受惠,目前控制良好。患者也分享,感謝健保德政,讓平凡家庭的患者,也有機會在第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