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社區照護讓他們擺脫負面偏見

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社區照護讓他們擺脫負面偏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去年3月發生的「小燈泡命案」,一審法官指嫌犯患有思覺失調症,因此依《兩公約》判無期徒刑;日前又發生一宗嫌犯患有思覺失調症,因多次到妹妹任職的診所借錢未果,而失控揮刀闖入診所奪命,接連多起與思覺失調症引起的社會案件,使大眾譁然。但到底什麼是思覺失調症?而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幻覺、妄想、言行錯亂 思覺失調症典型3症狀

北新醫院院長張永龍表示,思覺失調症屬大腦疾病,因神經傳導物質出現異常而致,但詳細病因仍不明,若家族中有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得到該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張永龍院長指出,典型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常會有幻覺出現,其中以聽覺最多,如聽到一些實際上不存在的聲音;再者則是妄想,認為有人要傷害他、陷害他等,以及出現特異言行錯亂。而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個別差異相當大,有些ㄧ眼即能看出精神狀態、行為表現、情緒等異於常人,有些則無法單從表面得知是否有精神疾病。

錯誤迷失讓他們難融入社會 思覺失調症經治療可控制

張永龍院長提到,因為ㄧ般人對思覺失調症的不了解,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具危險性,是不定時炸彈,進而導致其在工作、學習上,造成他人異樣的眼光,甚至失去工作機會;但其實透過完善的治療,思覺失調症是可以控制的,且部分思覺失調症的患者仍有工作能力,若社會能多點友善、包容,思覺失調症的患者ㄧ樣能順利回歸社會。

張永龍院長強調,唯有透過關心和理解才有機會及時給予協助和治療,預防不幸發生;而歧視和排斥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更容易造成病情惡化。

醫療資源社區化 助改善病識感、減輕照顧者負擔

在治療思覺失調症上,張永龍院長說,心理和復健治療相當重要,但必須要以藥物治療為基礎。患者需長期且規律服用藥物,若未定時服用,病症ㄧ旦復發、惡化,便會增加治療的難度。為了幫助病人回歸社會,醫療資源社區化不僅提供患者復原良好且能夠獨立生活工作的病人可就近門診,而病情穩定但無法獨立的病人也可透過社區復健中心或日間留院積極復健,若是無法適應家庭生活或沒有適當居所的病人則可以住在社區的「康復之家」,讓因故無法配合就醫的病人,透由居家治療得到幫助。

社區治療模式不僅有助於減少病情惡化,更可增加患者的自我照護能力,提升自我健康管理、適應能力、溝通技巧等,協助其增加工作能力,同時也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成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回歸社會的助力。張永龍院長提醒,即使是因為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或病情不穩定而需要長期收容或住院的病人,也應增加接觸社區的機會,以盡量減少機構化而造成的功能退化。

為了讓更多社區民眾了解思覺失調症這疾病,北新醫院也曾透過一系列活動讓病友們學習與他人互動、與社會結合,同時也讓民眾了解思覺失調症的病友並不可怕,在良好的精神醫療照顧之下,反而可以從他們言行舉止中,發現天真與善良本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1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心臟病患者越來越年輕!美國最新研究顯示,40歲以下心病患者約占20%,且每年以2%的速率增加。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Ron Blankstein更表示,平均年輕10歲的心病患者預後沒有更好,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恐怕還更高。少年心臟病增2% 20-30歲年輕人要小心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隨者年齡增長,心血管疾病的隱憂漸增,不過,許多民眾多將心血管疾病狀況限縮在男性身上,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女性也須留心,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除了心臟疾病,其相關的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相關疾病,每年使逾 2 萬 4 千名女性致死,不可輕忽。更年期後荷爾蒙...

閱讀詳情 »

TVBS歡樂台42頻道《上班這黨事》邀來明星分享自己不為人知的怪癖!方馨曾因趕戲而一周沒回家,甚至有超過一個禮拜沒卸妝的紀錄,但她本人倒是老神在在表示:「化妝品就是她最好的保養品!」注重養身的王建復則被同劇演員爆料是不折不扣的健身狂,包包裡除了隨身攜帶握力器和功夫球,更熱衷到連在片場都會自組健身器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心碎真能致人於死!瑞士研究團隊發現,比起正常人,心碎症候群(broken-heart syndrome)患者處理壓力的腦部區域,功能表現較差。蘇黎世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員Jelena Ghadri表示,此病應是一種心腦症候群。壓力大會心碎症候群 症狀似心臟病根據《現場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