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什麼是死亡識能? 有溫度的老祖宗智慧

什麼是死亡識能? 有溫度的老祖宗智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88歲的阿嬌奶奶患有梗塞型腦中風、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衰竭及糖尿病,其病況在近兩年內起起伏伏,醫療團隊向家屬解釋其疾病已經是不可逆的狀況,家屬同意讓阿嬌奶奶接受居家安寧照護,最後在家屬陪伴下於家中平靜地過逝。在居家團隊照顧的這段時間,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及心理師透過與主要照顧者溝通,討論末期病人在照顧上會面臨什麼問題,包括喘、水腫、消化不好、疼痛…等症狀,讓家屬有心理建設面對親人的死亡,學習「死亡識能」中重要且寶貴的一環。

妥善面對死亡 讓末期病人善終

什麼是「死亡識能」?台北市立聯醫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沈怡伶主治醫師解釋,相較於比較為人所知的「健康識能」指的是個人獲得、處理以及了解基本健康資訊以及服務,依此進行健康決策的能力;「死亡識能」的概念雷同,只不過是將執行的場域擴展至生命的末期,指的是一種執行的智慧,獲取、理解及使用「末期及瀕死照護」相關資訊時的知識與能力。比起「健康識能」強調的是賦能予病人方,應用在就醫及健康促進行為、慢性病照護上的醫病溝通,「死亡識能」比較著重在透過經驗式的學習累積能量。

死亡識能四大面向 喚醒在宅善終議題

沈怡伶主治醫師指出,死亡識能有四大面向,包括如下:

1.有一定的死亡相關知識:這不僅僅只是醫學上的瀕死症狀,也包括死亡後的身後事準備,以及在面臨醫療極限下的決策。

2.技巧:除了指醫療團隊照護臨終病人的能力外,還包含家屬共同的參與,並爭取其他親友的支持等社會溝通能力。

3.經驗式學習:每個人從小至大一定有參與死亡的經驗,甚至照顧過臨終親人或病人,透過實際參與跟經驗的累積學習生命教育。

4.社會行動:有了參與及陪伴臨終病人的經驗,就有可能成為家族中,甚至社區中提供或傳播生死智慧的關鍵人物與寶貴資源。

沈怡伶說,華人世界講求善終,但因過度便捷的醫療資源造成過多的無效醫療,使得老祖先在宅善終及瀕死照護的相關知識被遺忘了,期待透過各個層面的方式來喚醒民眾對於生死議題的重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懷孕使骨盆底結構長期受到壓迫,而生產過程則可能對骨盆結構損傷,因而產後出現痠痛、悶痛感、陰道鬆弛、漏尿等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產後媽媽好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知名婦產科醫師暨醫美診所執行長蔡旭坤醫師表示,現在HIFEM高強度聚焦磁能科技 ,可以改善因骨盆底肌肉強度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去(2020)年國內無颱風侵襲,且今(2021)年臺灣西北部地區連月降雨量少,導致部分縣市已實施減壓、減量供水或停止非急需或非必要用水。雖然國內流感及腸病毒疫情低緩,但腹瀉疫情仍處於相對高點,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於水資源較為緊繃之際,仍應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觀念,勿...

閱讀詳情 »

圖: 美國保健品牌益思維膠囊在台上市(圖/ 益思維堤供) (張耀元報導)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抬頭,保健食品市場也日益擴大。但你知道嗎?邏輯思路也可以透過保養,來快轉學習力與提升競爭力,讓思緒反應不當機!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無論是面對課業學習、繁忙的工作,以及人際往來,都需要保持靈活、思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3月3日首批牛津AZ疫苗抵達台灣,經歷約1周仍在封緘檢驗程序,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午接受媒體詢問3月17日有沒有機會開打,回答「當然是有可能」,下午記者會也說僅差1項檢驗疫苗就能出關。 食藥署事前公布,疫苗封緘檢驗流程包含,依據原廠規格檢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