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他心跳「斷片」喘又暈!醫免開刀替他心臟裝電池 恢復正常心跳

他心跳「斷片」喘又暈!醫免開刀替他心臟裝電池 恢復正常心跳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他心梗送醫 治好卻頻頻喘暈

65歲的郭先生,因為心肌梗塞送醫治療,醫師發現他合併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衰竭。收治案例的臺安醫院心導管室暨心臟功能室林謂文主任表示,由於郭先生心血管狹窄嚴重,施做心導管手術同時,也放置了3支心臟支架治療,然而出院後他卻常常活動易喘、頭暈昏厥,檢查後發現,他心跳大概每分鐘只有3、40下左右,可能是心肌梗塞所影響,或他本來就有心臟神經系統短路的問題,而產生的病竇症候群。

竇房結異常心跳漏拍 裝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治療

病竇症候群是心臟竇房結機能異常而導致心跳緩慢。經心電圖檢查,郭先生心臟曾「斷片」停跳3秒,暈厥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因此得在心臟「裝電池」,植入心臟節律器。

曾做心臟重大手術的他,得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避免產生血栓而中風,無奈傳統心臟節律器必須在鎖骨製作皮下傷口,連接導線到心臟,勢必有出血問題,手術風險高,還好他適用免開刀就能植入的無導線心臟節律器。

林謂文主任指出,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是經由心導管的方式,直接到心臟裡,穿越心臟瓣膜嵌入在右心室內,術後患者如果沒有特殊狀況,隔天就能出院回家。以往的傳統心臟節律器,必須在術前及術後施打抗生素,預防術後的感染,無導線心臟節律器則能免除這項預防性用藥。

手術經導管進行 血管狀況不佳患者能適用

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比拇指指頭小,不過電量與傳統心臟節律器一樣能維持10到12年,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做核磁共振檢查也都沒問題。另外,像是洗腎患者、曾做人工血管等血管狀況不佳的患者一樣能適用。

林主任解析,無導線心臟節律器不需經歷過外科手術局部麻醉的過程,因此無需仰賴病人意識清醒下,配合保持不動,而是透過心導管進行,只許固定下本身,手術穩定度更高,也從以往手術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縮短至1小時內就能完成。

術後應回診矯正 心律問題建議做心電圖檢查

郭先生接受治療後,已經不再氣喘、暈厥,獨自到公園散步、小跑步都沒問題。醫師表示,植入心臟節律器的患者,術後應該定期回診,適時矯正心臟節律器,也提醒有上述症狀,懷疑有心律不整問題,應該儘速就醫,透過心電圖檢查提早發現治療。

【延伸閱讀】

預防心律不整昏倒、中風甚至猝死 醫師解析診斷與治療

六旬翁反覆暈倒多次...醫植入「人體行車記錄器」發現心臟停跳原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路/記者邱倢芯、梅志銓報導)根據國內的最新統計,每2位學齡兒童中,就有1人近視。眼科醫師指出,由於兒童眼部發育尚未成熟,因此在18歲以前通常是以近視控制方式居多;目前近視控制的方式有二種,一是點散瞳劑(Atropine)藥水,第二種方式則是讓兒童晚上睡覺時配戴角膜塑型片。散瞳劑控制惡視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是否曾經聽過這樣的說法,女性懷兒子時,會因為男女荷爾蒙不同,進而導致皮膚會變粗糙,若是懷女兒,則會因為雙方荷爾蒙相同,皮膚會變得光滑細緻;皮膚科醫師指出,懷孕會造成皮膚粗糙和長痘痘,這都是因人而異,想要在產後肌膚更美麗,就應該要做好保養措施。膚質會改變 色素沈著+斑更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開學了,許多小朋友經常會為了寫功課,或是沈迷於網路,進而到半夜才睡覺,加上秋老虎天氣仍然炎熱,飲料一杯接著一杯喝,小心這些行為都可能影響兒童健康及正常生長!醫師提醒,發育階段的孩童需要充足的睡眠,建議晚間11時前就要熟睡,而攝取過量的糖分,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外,也會抑制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為了降低醫療城鄉差距,國內有廠商與動態生醫指標團隊,共同推出了行動健康照護檢測儀;未來除了可將簡易的醫療檢測帶入各戶人家,更可讓就診不易的偏鄉地區民眾,不再因為要檢查身體而舟車勞頓跑到大醫院掛號,或是等偏鄉服務醫生到來,讓民眾可方便在家,以簡易的步驟,即可做自我檢測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