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何時該吃副食品? 營養師建議新手爸媽這樣做

何時該吃副食品? 營養師建議新手爸媽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4至6個月的孩子,看到大人吃東西時,表現出有興趣,或餵奶後顯得吃不飽或是厭奶等現象,這時就可考慮開始餵食副食品;高醫營養部營養師劉劭君指出,為了讓孩子了解多元化的食物種類及味道,因此剛開始餵食時,應讓孩子學習咀嚼、吞嚥以及嘗試新食物為主,家長不用過於著急。

選擇白天嘗試新食物 觀察孩子進食後反應

通常在飲食型態順序,會從流質、到糊狀的半流質、泥狀的半固體,接著才到固體,家長可以從每次1至2茶匙,觀察孩子進食後的反應,在循序漸進搭配多種以上食物一起進食;劉劭君營養師表示,每次在嘗試新食物時,最好選在白天時間,較能有一整天時間觀察孩子進食完後身體反應,當孩子開始願意吃副食品後,排便也會變得更堅實,尤其孩子腸胃道正在學習消化新食物,因此即使排便時可以看到吃進去的食物也屬正常現象。

4至6個月嬰兒易缺乏鐵質 應補充含鐵副食品

根據2011年台灣營養調查0至12個月寶寶發現,有葉酸、鐵、鋅和鎂平均攝取量不足的現象,其中4至6個月大的孩子更應注重鐵質的補充;劉劭君營養師解釋,家長可選擇像麥精、深綠色蔬菜、蛋黃、紅肉等富含鐵的副食品,並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果泥等,有助於鐵質吸收,另外也可補充像魚類、雞蛋、菇蕈類等富含維生素D的副食品,避免造成佝僂症發生。

嘗試高致敏性食物不需延後 僅需從少量開始

除了在挑選副食品上得採多樣化,一開始也避免添加調味量,減少對孩子腎臟負擔,且嘗試高致敏性食物的時間點也不需延後,只需從少量開始即可;劉劭君營養師強調,給孩子的食物質地盡量以柔軟且好吞嚥為主,避免任何需要咀嚼、硬且圓的食物,以避免窒息,若發現孩子嘗試副食品,出現吐舌反射或皺眉,但未明顯抗拒,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可能僅不習慣所致,可以繼續勇敢餵下去。

【延伸閱讀】

 準新娘脖子腫險延長婚期 這術式治療不留「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2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TPMMA)於1991年成立,數十年來與台灣的醫藥環境共同改變成長,匯集了商、政、學界各方專家,TPMMA對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的技術、人才、資訊、學術,不斷參與、改進、培養及提升。因此設立了醫藥行銷師(MR, Medical Representa...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行指揮中心公布今日(4/18)本土案例新增1390,境外移入90例。其中「中症」感染新增1人,為一名60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病,已接種3劑COVID-19疫苗,於4/15發病,胸部X光顯示是肺炎,目前住院隔離中,病況穩定。另外,目前中重症47人當中,有7人已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被家人送往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炎指數為4(正常為1以下),懷疑腫瘤的可能,經斷層掃描發現,林女士的腎上腺有一顆10公分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本土確診個案屢創新高,COVID-19的疫情進入以Omicron為主的流行樣態。不過大家都知道,Omicron以輕症為主,目前的輕症率仍維持99%的高點,僅少數人出現肺炎症狀;但可能讓很多人誤以為只是小感冒。如果我有症狀,我應該以為是Omicron還是當一般感冒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