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作夥來檢測! 早期診斷治療遠離肺阻塞

作夥來檢測! 早期診斷治療遠離肺阻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十大死因第七名 肺阻塞早期症狀難察覺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5,000人死於肺阻塞,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病時常已出現較嚴重症狀。病友羅先生表示,自己就是因為睡到一半因呼吸困難起床後,突然發生休克,被家人緊急送院急救,住院治療還長達15天之久,經過檢查後才發現罹患慢性肺功能阻塞與支氣管炎萎縮。

肺阻塞衛教篩檢週 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徐武輝醫師表示,為了幫助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於11月中舉辦「肺阻塞衛教篩檢週」,設計集章闖關活動,提供民眾肺功能檢測與衛教諮詢服務。希望藉由活動機會,幫助民眾篩檢出一些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潛在的患者,透過及早確診就醫治療,減緩疾病進程,降低急性惡化之風險。

民眾求診率低 醫師呼籲正視肺阻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任涂智彥醫師指出,肺阻塞在全世界盛行率平均為6-10%,但在台灣健保資料庫顯示只有2.48%。因肺阻塞診斷主要是評估肺功能,一般病人如無嚴重症狀並不會到醫療院所求診,因此推測肺阻塞盛行率在台灣被低估,診斷率偏低。故在此次活動關卡設計,中國附醫除了鼓勵民眾填寫問卷自我評估,透過儀器檢測肺齡,也在現場進行衛教諮詢,幫助民眾更加了解自身健康狀態,及早發現肺阻塞徵兆。

肺阻塞用藥進步 提升病人治療品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暨重症系陳家弘醫師說明,以往針對肺阻塞會使用氣管擴張劑做治療,因類型不同,有可能一天需吸兩至三次,甚至需要不同裝置才能順利用藥。現階段隨著藥物選擇漸趨多元,已進步到有同一裝置內含有三種不同氣管擴張劑,對病人而言,一天不需吸太多次藥物,也不需使用太多吸入性裝置,減少患者用藥上的不便。

遵醫囑持續用藥 助穩定肺阻塞病情

肺阻塞位居我國十大死因排行榜第七名,常見症狀有咳、痰、喘三大現象,發病時常讓人感覺喘不過氣,嚴重還可能導致休克。所幸目前臨床有多種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改善病情、提升生活品質。醫師提醒,如長年有吸菸習慣,且出現長期持續咳嗽、有痰、呼吸困難症狀,就是肺阻塞高危險族群,應及早就醫診斷治療。只要遵循醫囑、持續正確用藥,都能將肺阻塞急性惡化的機率降至最低,穩定控制病情。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五歲女童,去年正要入幼兒園前夕,突然發燒、手腳無力甚至昏迷,緊急送醫治療,診斷為皰疹病毒引起的腦炎,經加護病房治療兩個月,成功挽救生命,但已呈現類似植物人狀態,甚至經腦部影像發現有部分腦組織液化壞死,讓醫師告知家人要有長照的心理準備,但家人不放棄轉診臺中慈濟醫院,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每天吃一顆蛋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嗎?《英國醫學期刊》一項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發現,平均每日吃一顆雞蛋,找無與心血管疾病的關連。不過,加州大學助理教授Andrew Odegaard表示,營養與健康的研究受很多因素影響,判斷蛋的攝取量時,應考慮個人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掀開衣袖,紅斑、破皮映入眼簾,翁小姐受乾癬困擾多年,近兩年甚至合併乾癬性關節炎,害怕活動會加劇關節炎症狀,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臺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表示,很多患者起初只有發生皮膚病變,隨著疾病進展,會合併多處關節腫痛,因此,醫療端會謹慎篩選關節不適的病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白內障主要以中老年的患者居多,有些病人本身就有老花問題,卻發現看近閱報讀字竟然變清楚,以為找回視力「第二春」?亞洲附醫眼科主治醫師黃毓璇解釋,其實並不是因為老花減輕,而是因為白內障越來越厲害,造成近視加深,但隨著白內障情況變嚴重,視力還是會繼續下降。引起白內障原因有 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