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癬性關節炎不敢「輕舉妄動」! 小心反釀關節僵化攣縮

乾癬性關節炎不敢「輕舉妄動」! 小心反釀關節僵化攣縮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掀開衣袖,紅斑、破皮映入眼簾,翁小姐受乾癬困擾多年,近兩年甚至合併乾癬性關節炎,害怕活動會加劇關節炎症狀,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臺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表示,很多患者起初只有發生皮膚病變,隨著疾病進展,會合併多處關節腫痛,因此,醫療端會謹慎篩選關節不適的病人,協助潛在的乾癬性關節炎病患及早接受治療。

動起來 適度運動有助維持關節活動度

台灣至少有11萬名乾癬患者,其中3成很可能進展成乾癬性關節炎。大部分患者怕痛所以不敢動,研究卻發現,不活動反而容易導致關節僵化、攣縮。

李政源醫師指出,乾癬性關節炎較常見的用藥,除了早期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還有免疫調節藥物,若使用上述藥物症狀仍未改善,現階段也有生物製劑,對乾癬性關節炎病情控制都有幫助。目前針對使用藥物達六個月未改善,且症狀符合三個或是三個以上的關節疼痛、腫脹的患者,可在醫師評估下向健保提出申請使用生物製劑。建議患者就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選擇。


乾癬性關節炎不敢「輕舉妄動」! 小心反釀關節僵化攣縮

李政源醫師說,乾癬性關節炎的病人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應適度運動以維持關節活動度,建議平常可以多進行散步、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在能接受的疼痛範圍內適當地伸展活動,配合藥物治療,降低關節變形的風險。醫療團隊也會協助轉介患者到復健科進行物理治療,協助復健。

336防禦法則 防範病情加劇

醫師提醒,若有皮膚乾癬,可透過336防禦法則協助判別是否有乾癬性關節炎的徵兆,336防禦法則指:皮膚、頭皮、私密皺褶處這3個部位發現有皮膚乾癬;關節開始出現僵硬、腫脹、疼痛等3大警訊,就該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及早治療以防範病情加劇,也有助於恢復原本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日前出現1例境外移入腸病毒重症病例,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特別到國小教導小朋友正確洗手步驟,防止腸病毒傳染以及保護民眾健康。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在南屯區惠文國小所舉辦的「擊退腸病毒、贏在常洗手」校園宣導活動中,變身為跆拳道高手,教小朋友正確洗手步驟,防止腸病毒傳染。他並告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老年人吃糊糊爛爛的食物助消化?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現象?吃銀杏防失智?老年人照顧的觀念中充斥著許多迷思,據國內調查,民眾常見錯誤認知,吃喝(飲食、保健品)拉撒(排便狀況)睡各種面相都有,不警覺或是過當照顧,恐讓老年人陷入健康風險!《康健雜誌》針對全台1075位年滿20歲的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毒澱粉危害民眾健康甚鉅,各縣市衛生局持續針對相關食品業者進行稽查,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已稽查十三家澱粉廠,回收近二萬公斤毒澱粉,且將於一週內銷毀。另外,包括粄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等八大類食品業者,應於店內張貼澱粉原料廠提供的安全證明,衛生局並將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2013年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於5月4至5日舉辦,國內外專家針對頭頸部腫瘤治療趨勢與發展,包括手術治療及重建、化療、放射治療,以及最新的標靶治療等議題深入探討,此次年會更強調,朝向「預防醫學」做起才是降低頭頸癌發生的根本之道。藉由專訪國內耳鼻喉外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