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了解身邊的同事嗎?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教你職場洞察力

你了解身邊的同事嗎?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教你職場洞察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培養職場洞察力,職場人際相處更容易!現在職場壓力大,很多上班族需要面對不同類型的人,如何能找到職場溝通的方法或相處之道,讓工作更順利。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表示,職場上透過了解同事的工作習慣、開車習慣等生活面向,精準地認識對方的人格特質,找到增進彼此交流的方法,讓雙方溝通更成功,人際相處更容易。 

職場洞察力 生活習慣觀察起

「從習慣洞察人心是最穩定的狀態,因為一個人反覆出現的狀況就是他的習慣。」職場上,根據不同的需求觀察不同的東西,不同角度都能累積很多的訊息。林萃芬說,職場上最容易觀察到同事的工作習慣,透過了解工作夥伴的習慣,諸如在高壓力、扛責任、爭取利益等情形,了解對方的性格。有時會發現當朋友與工作夥伴完全是不一樣的人,所以常見好朋友創業翻臉的經驗,多起因於立場不同,建議想要一起創業的朋友們,應先了解對方的金錢觀念,從價值觀深入對方的人格特質及內心世界,找對方法跟對方建立關係。

從開車習慣 觀察情緒穩定度

在職場工作後,有機會搭同事便車,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中談到,「人在開車的時候經常是處於『無意識狀態』,所有的動作都是被制約的反應,所以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不為人知的本性來。」相信不少人有類似經驗,搭某個同事的便車時,突然發現平常做事慢條斯理,甚至有點拖拖拉拉,但開起車來卻橫衝直撞,讓人嚇出一身冷汗;有人剛好相反,平常做事勇往直前,開起車來卻四平八穩。經由開車去印證一個人的個性,過程往往充滿驚喜與意外,有時還會解開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底。

洞察人心守則 觀察後要印證行為 

洞察人心奧妙的地方,人的面貌不是只有單一面向,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壓力下,多少會呈現不同的樣貌,觀察一個人千萬不要急著下結論,應一次次地互動反覆印證。林萃芬說,很多人以為觀察只要用眼睛看就好了,根據她的經驗,眼睛往往只能看到一個人表面,要深入內心,需要聽他說話,從對方的說話內容中,才能進一步了解他的個性、想法、喜好以及價值觀。記得聽完對方的話後,別忘了要印證他的行為。

林萃芬進一步說明,想要看清一個人的真面目時,可仔細觀察(1)做事的原則(2)達到目的的手段(3)努力追求的東西,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發現。但是,人有很多面貌,只是有的看得見,有些看不見罷了。不妨從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角度、各種場合多方搜尋線索,再由點到面,慢慢繪出對方的個性輪廓。

此外,除了洞察別人的心理狀態外,了解習慣的養成過程,更能幫助我們向內覺察自己的心理議題,像是特殊的內心黑洞,心理特質與不當的補償行為,進而幫助自己重新培養健康的習慣。

更多精采內容 請定期收聽Podcast

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臨床經驗豐富,更寫作《從習慣洞悉人心》一書,兼顧心理學理論和諮商實務經驗,從生活中的各個層面了解人們的行為習慣,由點到面逐步深入解析人格特質,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可以幫助你了解在職場工作、友誼相處、金錢消費等關係上,幫助你自我覺察,改善人際的煩惱,更多內容也請詳見林萃芬的Podcasts,心理師會定期推播精采的內容,豐富你的日常生活。


你了解身邊的同事嗎?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教你職場洞察力林萃芬 專業諮商心理師 


   

現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召集人、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

專長:感情商、外遇後重建信任及親密關係、不靠藥物睡個好覺、好眠放鬆的各種巧及方法、企業及生涯商、身心減壓、產後憂鬱媽媽的情緒壓力解、青少年情緒及自我探索商、人際溝通模式及互動技巧、夢的解析及隱喻治療、帶父母做孩子的情緒教練、HRV情緒儀、睡眠儀器。

【林萃芬心理師的洞察人心時‪間】‬Apple Podcasts 收聽:https://reurl.cc/7yL9kl  



【延伸閱讀】

卡車輾過,慢性疼痛難忍 輪椅國標舞冠軍靠「脊髓刺激療法」重生

減法飲食學正夯! 營養師:認明潔淨標章更安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7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根據107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新診斷乳癌個案為14,217人,換言之平均每37分鐘就有1名婦女罹患乳癌。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更宣布女性乳癌首次超越肺癌,成為最常見癌症。隨著乳癌對女性健康的威脅日漸攀升,也同時喚醒女性朋友對乳房健康的重視。 乳癌切除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病毒襲捲全世界,台灣身為防疫的模範生,5月因為英國變種病毒B117肆虐,造成確診數増加,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由於疫苗陸續到位,衛福部為提高疫苗接種率,達標群體免疫,盡早讓台灣民眾回復正常生活,減少經濟衝擊,勢必面臨全國醫療量能支援的問題。《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國聯合會》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年紀越大罹病率越高! 心房顫動為成年人最常見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心臟電流訊號紊亂,讓心跳異常,快而不規則,發生率會隨著年紀增加,罹患心房顫動高風險群包括三高、肥胖及肺部疾病患者。心房顫動讓心臟容易形成血栓,因此中風機率也比常人高出五倍 以上。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新冠疫情在台灣各地連環爆發,每天感染病例持續攀升,許多民眾感到恐慌不安想要吃藥,小心誤用藥方反而會加重病情!中醫師楊斯宇表示,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的中藥,處方以「寒涼藥」為主,如果任意服用反而會讓免疫力更加低下,更有可能傷害健康,造成反效果,提醒民眾如有任何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