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外出不方便用水的時候,濕巾成為首選清潔「工具」,可是濕巾擦手真的能保證衛生嗎?近日,網上有傳言稱:「濕巾含有低毒化學溶劑『丙二醇』,用濕巾擦手後吃東西,有毒物質會隨著腸道進入人體,就相當於在吃毒。」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李小姐經常用濕巾給孩子擦手,沒想到孩子卻因此得了腸胃炎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孩子開始長牙,經常流口水,又喜歡吮手指,所以我就長期把濕巾帶在身邊,隨時給他擦手,這樣即使他吸允手指也不會有細菌,但沒想到偏偏是擦完手後濕紙巾上的殘留化學物質讓孩子患上了腸胃炎,連續拉了3天肚子。」回憶起前兩個月孩子得腸胃炎,廣州的李小姐依然心有餘悸。

後來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以後儘量不要用濕紙巾給寶寶擦手,寶寶的腸胃出了問題,可能就是因為剛用濕紙巾擦手然後立即放到嘴裡吸允,濕紙巾的化學物質殘留在手上,被寶寶吸到肚子裡去,造成孩子的腸胃出了問題。」李小姐說,現在都不用濕紙巾給孩子擦手了,出門就專門裝一壺水隨時準備給孩子洗手。

 

多數濕巾含丙二醇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很多濕巾都含有化學溶劑「丙二醇」。

濕巾在功能、香型、適用人群等方面都有詳細的區分,有的是嬰幼兒專用、有的是手口專用、有的還可以清潔電器屏幕。但大多數的濕巾成分中含有丙二醇,而沒有標註含丙二醇的濕巾,也同樣含有其他含毒性消毒防腐化學製劑,如「苄索氯銨」等。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丙二醇是一種無色黏稠穩定的吸水性液體,幾乎無味無臭、易燃,屬低毒的化學製劑,由於毒性低,不但在濕巾中使用,在食品工業中也用作香料、食用色素的溶劑;同時,丙二醇在醫藥工業中用作調合劑、防腐劑、軟膏、維生素、青黴素等的溶劑。

醫生:長期過量使用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丙二醇雖然易揮發,但仍會有殘留,因此使用濕巾擦手之後再吃東西,殘留在手上的丙二醇是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丙二醇廣泛應用於濕巾、化妝品中,具有保濕、防腐、抗菌作用,具有低毒性,因此對皮膚是有一定刺激的。」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皮膚科郝主任說,丙二醇具有低毒性,大約有1%-5%的人使用含有丙二醇的產品時皮膚會有刺痛感、灼熱感。雖然它對皮膚的滲透力較強,但同時丙二醇也具有易揮發的特性,如果使用的濕巾、化妝品等物品添加丙二醇的劑量符合限定標準的話,刺激性不大,通常是可以放心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皮膚嬌嫩,使用含丙二醇的濕巾對皮膚刺激性則會大一些,容易損傷細胞膜,使皮膚乾燥、導致皮炎等,因此兒童是需要稀釋再進行使用的。

 

另外,丙二醇雖然易揮發,但仍會有殘留,因此使用濕巾擦手之後再吃東西,殘留在手上的丙二醇是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它會堆積在體內,削弱免疫系統等,所以「用濕巾擦手後吃東西等於吃毒」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由此可見,濕巾中廣泛含有丙二醇,使用濕巾擦手後吃東西等於吃毒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專家建議,丙二醇低毒,不可長期過量使用含丙二醇物質。

via

相關推薦

最近Line的朋友群組裡,又在瘋傳一則「熱苦瓜~只殺癌細胞」、「熱的苦瓜水可以救你一輩子」的文章,再度引起熱烈討論,該是到了面對的問題關鍵時刻了,不然,類似這樣的傳言可能下一次主角就把苦瓜換成檸檬、芭樂了。來聽聽營養師如何破解。 網路上瘋傳的重點如下:「熱的苦瓜水可以救你一輩子,熱苦瓜~只殺癌細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預防落髮有一套 董至成重現烏黑髮量資深藝人董至成過去飽受雄性禿掉髮困擾,一年前透過植髮機器人手術成功找回一頭濃密黑髮。最近忙碌的通告壓力,讓他相當擔心秀髮不保,經諮詢植髮醫師後,建議透過居家型「低能量雷射光療」帽,持續使用三個月後,頭髮不但沒變少,看起來依舊烏黑亮麗,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年齡增長而冒出的白髮,是人們常見的煩惱之一,但若年紀輕輕就滿頭白髮,原因除了遺傳外,也可能是頭皮老化的明顯徵兆。細胞分子生物學家黃琇琴博士表示,造成頭皮老化的原因一般可區分為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兩大類,內在因素多為遺傳基因造成,外在因素如:營養是否攝取均衡、睡眠充足與...

閱讀詳情 »

小小堅果大大功效!堅果營養豐富,是男女老少皆宜的養生食物;但同時也因其高熱量,讓減重者為了避免卡路里爆表望而生畏!最新研究指出,堅果熱量雖然高,不過並非全部都會被人體吸收,以杏仁果來說,有近一半的脂肪並不會被人體吸收。所以,對於有意透過適度攝取堅果減重的人來說,無須過度擔憂。 英國研究:人體不會從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