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外出不方便用水的時候,濕巾成為首選清潔「工具」,可是濕巾擦手真的能保證衛生嗎?近日,網上有傳言稱:「濕巾含有低毒化學溶劑『丙二醇』,用濕巾擦手後吃東西,有毒物質會隨著腸道進入人體,就相當於在吃毒。」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李小姐經常用濕巾給孩子擦手,沒想到孩子卻因此得了腸胃炎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孩子開始長牙,經常流口水,又喜歡吮手指,所以我就長期把濕巾帶在身邊,隨時給他擦手,這樣即使他吸允手指也不會有細菌,但沒想到偏偏是擦完手後濕紙巾上的殘留化學物質讓孩子患上了腸胃炎,連續拉了3天肚子。」回憶起前兩個月孩子得腸胃炎,廣州的李小姐依然心有餘悸。

後來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以後儘量不要用濕紙巾給寶寶擦手,寶寶的腸胃出了問題,可能就是因為剛用濕紙巾擦手然後立即放到嘴裡吸允,濕紙巾的化學物質殘留在手上,被寶寶吸到肚子裡去,造成孩子的腸胃出了問題。」李小姐說,現在都不用濕紙巾給孩子擦手了,出門就專門裝一壺水隨時準備給孩子洗手。

 

多數濕巾含丙二醇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很多濕巾都含有化學溶劑「丙二醇」。

濕巾在功能、香型、適用人群等方面都有詳細的區分,有的是嬰幼兒專用、有的是手口專用、有的還可以清潔電器屏幕。但大多數的濕巾成分中含有丙二醇,而沒有標註含丙二醇的濕巾,也同樣含有其他含毒性消毒防腐化學製劑,如「苄索氯銨」等。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丙二醇是一種無色黏稠穩定的吸水性液體,幾乎無味無臭、易燃,屬低毒的化學製劑,由於毒性低,不但在濕巾中使用,在食品工業中也用作香料、食用色素的溶劑;同時,丙二醇在醫藥工業中用作調合劑、防腐劑、軟膏、維生素、青黴素等的溶劑。

醫生:長期過量使用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丙二醇雖然易揮發,但仍會有殘留,因此使用濕巾擦手之後再吃東西,殘留在手上的丙二醇是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你包包裡一定有這個東西!用它擦手後等於吃毒!真的!

「丙二醇廣泛應用於濕巾、化妝品中,具有保濕、防腐、抗菌作用,具有低毒性,因此對皮膚是有一定刺激的。」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皮膚科郝主任說,丙二醇具有低毒性,大約有1%-5%的人使用含有丙二醇的產品時皮膚會有刺痛感、灼熱感。雖然它對皮膚的滲透力較強,但同時丙二醇也具有易揮發的特性,如果使用的濕巾、化妝品等物品添加丙二醇的劑量符合限定標準的話,刺激性不大,通常是可以放心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皮膚嬌嫩,使用含丙二醇的濕巾對皮膚刺激性則會大一些,容易損傷細胞膜,使皮膚乾燥、導致皮炎等,因此兒童是需要稀釋再進行使用的。

 

另外,丙二醇雖然易揮發,但仍會有殘留,因此使用濕巾擦手之後再吃東西,殘留在手上的丙二醇是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它會堆積在體內,削弱免疫系統等,所以「用濕巾擦手後吃東西等於吃毒」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由此可見,濕巾中廣泛含有丙二醇,使用濕巾擦手後吃東西等於吃毒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專家建議,丙二醇低毒,不可長期過量使用含丙二醇物質。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南報導】蔡政府決定明年元旦起開放含有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今天發表聲明,國際上絕大部分的國家是禁用萊克多巴胺添加到動物飼料,建議政府應於開放進口前進行更完整的風險評估。 國內近年爆發多起食安事件,如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被不肖廠商添加至食品中,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老年人最怕跌倒,尤其晚上睡覺上廁所時,頭腦昏昏沉沉,加上視線不好,一不注意就容易摔跤受傷,國內業者研發出夜間偵測式發光型扶手,設置在馬桶、浴缸附近,持續偵測、發光,減少老人家跌倒機率。 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2025年台灣高齡人口將跨越20%超高齡社會門檻,今年台灣人口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割包皮能夠減少生殖器藏汙納垢降低泌尿道感染,但對於謠傳能預防性病的迷思,泌尿科醫師表示,男性若有完全包莖、反覆感染、勃起時無法正常露出龜頭、性交困難等,基於健康考量,都會建議割除包皮,但要預防性傳染病,必須全程戴保險套才能有效防護。 包皮過長指的是陰莖龜頭部分被包皮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44歲朱姓男子每晚總是聚餐跑攤,導致進食經常狼吞虎嚥,同時也對朋友勸酒來者不拒,1杯接著1杯黃湯直接「吞」下肚,以致於最近出現劇烈乾咳、喉嚨癢痛症狀,就醫發現喉部有多處潰瘍且食道灼傷。醫師提醒,烈酒易灼傷食道及造成胃食道逆流,若不改變飲食習慣,小心食道癌悄悄上身。 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