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家也有宅爺宅奶? 專家證實多社交有益健康

  國外1項研究發現,如果老年人多多參與社交活動,例如走出戶外、走路、聊天、購物,就能維持認知能力,情緒也較為正面,專家建議整天宅在家裡、久坐不起的爺爺奶奶,應該多至外面走走,到社區公園與人聊天,或是至市場買菜。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許多研究證實「多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如有持續規律的運動習慣,對血糖、血脂肪、心肺功能、情緒、睡眠及認知功能皆有很大的幫助。2019年2月發表於《老年學期刊》的澳洲研究則發現,老年人如果能花更多時間與不同人互動,體能狀況會更好,人會更活躍,情緒也比較健康。

  該研究來自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者以300多名65歲以上、住在奧斯汀市區的年長者為受試對象,持續觀察為期1周活動,參與者需配戴可測量身體活動的電子設備,而研究人員在白天每3小時詢問1次受試者從事的活動與社交互動。

  結果顯示,參與者在這3小時中,遇見的人越多,從事活動的類型也越多,離開家裡後,可能去買菜、購物、圖書館,多會與人互動,而互動頻率越高的參與者,身體活動就會越高,有助增進體能並擁有好情緒。劉嘉逸指出,老年人多與他人互動,參加各種活動,除了增加身體活動量,在各種社交互動中接受不同刺激,對情緒健康及認知功能均有不錯的助益。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老人家如果只與家人相處,常屬於靜態活動,容易久坐看電視、閒聊,但如果場景換至戶外,增加接觸的人群,高齡者與人打招呼、聊天時就會產生更多肢體活動。不過,許多銀髮族因為身體機能退化,而不願意至戶外走動,葉雅馨建議,家人應多鼓勵老人家外出,例如,請長輩幫忙到市場買菜、買麵包,藉此賦予成就感、被需要感。

相關推薦

臍帶血可以救百病的觀念,不知還留存在多少民眾心中,醫師表示臍帶血用來治療,在台灣已發展約 10 年,但直到 2013 年,臍帶血保存業者仍被踢爆有許多誇大不實的話術,為民眾築虛幻的夢。臍帶血不是不能用來治病,但是能治的範圍有限,就讓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告訴你臍帶血的七大迷思,不必花冤枉錢,...

閱讀詳情 »

根據美國專家統計,約 100 萬名美國人在夏天來臨前,深受頭痛所苦,主要原因是人類的生物節律與地球自轉相連,因此在季節轉換時刻特別容易出現頭痛的症狀,其中又以叢集性頭痛,這種最嚴重的頭痛症狀為主。 叢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s)的發生時間正如其名稱所暗示的,通常密集的出現在同一天...

閱讀詳情 »

美國研發出一款能將器官保存期延長的機器,目前的技術為 24 小時,而這一款新儀器能延長到三天,能為與時間賽跑的器官移植手術,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這台儀器稱為「Supercooling」,就是「過度冷卻」的意思,它不僅能降低保存溫度,也能將氧氣與養分經器官中的血管傳送。當器官一離開體內,失去血液供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