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 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愛注意

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 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愛注意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引發口腔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早期發現並治療,5年存活率達8成。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平日也可在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如發現異常應盡速就醫。


62歲歌手陳昇在臉書貼文中提及「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因而取消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歌迷意外,也引發民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位居2017年10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第4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表示,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9成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當中又以檳榔的致癌性最強,檳榔子為國際認定的第1類致癌物,加上嚼食的動作,化學性及機械性刺激,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從癌登統計也可看出,口腔癌男女發生比例約為9比1,與嚼檳榔人口多數為男性有關。研究顯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如果合併抽菸,將增加為89倍;若再加上喝酒,罹癌風險上升至123倍。民眾可利用每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口腔癌臨床症狀「破斑硬突腫」


▸破:口腔黏膜是否光滑柔軟,完整無破洞。如果口腔黏膜潰瘍超過2周未癒合,應就醫檢查。
▸斑:口腔黏膜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為均勻的粉紅色,若出現白斑、紅斑,要特別當心。
▸硬:嘴巴開合有無困難,舌頭是否活動自如。
▸突:口腔黏膜表面有無不規則突起。
▸腫:臉或頸部有無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上述情形是基本原則,也有例外。周怡江說明,曾有病人責怪是拔牙造成的口腔癌,其實是本來牙齦就長腫瘤而不知情,齒槽骨被癌細胞侵襲,造成牙齒動搖,或甚至把牙齒推開移位,以為是單純牙周病,但拔牙後傷口卻遲遲無法癒合,就是因為腫瘤細胞持續生長所致。如果發現口腔出現異常情形,應盡速就醫。


雖然台北市口腔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比其它縣市低,但如有癌前病變,仍要積極處理不能輕忽,視需要須做切片檢查細胞型態,決定治療方式,這階段治療也不會影響臉部外觀。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可能情形如下:


▸白斑:口腔黏膜上可能會出現白色斑塊或斑狀。
▸紅斑:口腔黏膜上呈現的紅色斑塊,合併有組織退變的現象,癌化機率高。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下組織層呈現疤痕慢性增加現象,纖維組織增加造成張口受限,口腔黏膜活性減低進食時易受食物刺激並產生潰瘍。
▸口腔扁平苔癬:口腔黏膜出現交錯角質化條紋、斑塊等變化,癌化機率較低。
▸疣狀增生:口腔黏膜表面整體呈現乳突狀或疣狀的突起。


口腔癌分4期,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0至1期的5年存活率有8成,若3、4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降低到5成、3成。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第3期視病情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4期就需手術以及放射線、化學治療。周怡江提到,有些病人會嘗試吃偏方或草藥,反而耽誤治療時機,千萬不可輕信。


口腔癌病人通常是靠勞力養家的中年男性,為家中經濟支柱,一旦倒下會造成家庭重大損失。周怡江提醒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健保已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下背痛恐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 PLT增生療法可緩解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不愛說話,常搞自閉?許多青少年飽受情緒困擾之苦,被家長師長認為「難搞!」,董氏基金會提醒,家長關注孩子青春成長期的情緒,如果發現孩子長期抑鬱、難以安撫,就應該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美國流行病學統計,約有1一成童或青少年曾為憂鬱所苦,不過,透過運動、行善,及時常接觸樂觀正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你孩子常吃薯條、雞排等食物嗎?長期下來,除了造成肥胖問題外,可能還會導致糖尿病喔!屏東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張道明指出,許多學童不忌口,常以飲料取代水,且喜愛吃高熱量食物,早已埋下好發疾病的危險因子,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屏東縣醫師公會針對縣內1478名國中學生調查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家的孩子也常跌倒嗎?其實有可能是因下肢穩定度不佳或肌耐力不足等因素所導致;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物理治療師張毓紋表示,家長其實不需過於擔心,可與小孩在家做一些簡單的居家運動訓練,可有效降低孩子跌倒的機率。居家運動訓練包括像金雞獨立、跳跳遊戲、直線平衡訓練以及蘿蔔蹲遊戲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網路世界真是無所不能!台大醫院與合作金庫合作,開發出行動網銀APP醫療服務功能,民眾只要向合作金庫申請加入行動網銀APP及憑證,除了可以掛號台大醫師的門診外,看完診後就可以直接透過智慧手機立即繳納門診醫療費用,健康照護可以「一指搞定」。不管是不想排隊等候繳費,還是忘了帶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