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是含淚梳頭、穿衣「肩」苦人? 2招居家運動減輕五十肩疼痛

▲罹患五十肩常成「肩」苦人。(圖為模擬畫面非新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45歲婦人,今年初開始偶爾感到肩膀疼痛,過年大掃除時更嚴重發作,右肩完全無法上舉,痛到含著眼淚梳頭髮、穿脫衣服,甚至晚上都常痛醒坐到天亮,就醫診斷為五十肩。醫師也建議,不想當個「肩」苦人,除了治療外,平時在家也可透過手指爬牆運動或毛巾操,有助於減輕疼痛,提升關節活動度。

該名婦人最後接受中醫和復健科雙管齊下的「中西醫合療」,2個月後,睡眠品質明顯提升,右肩更能夠上舉貼近耳朵,終於重展笑顏。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俗稱五十肩、冰凍肩的「沾黏性肩關節炎」是40歲以上、糖尿病族群和女性族群常見的疾病,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前者發生原因不明,後者則多因肩部骨折,或肩部內肌鍵損傷產生的後遺症。

五十肩的自然病程會歷經疼痛期、冰凍期和解凍期,吳俊昌說,平均歷時3年之久,病人會感覺到肩部多角度受限,且伴隨疼痛,甚至夜間容易痛醒,導致生活品質日益惡化,雖然到了解凍期,疼痛及關節活動度會逐漸改善,但多數人無法忍受前2個時期帶來的疼痛及不便。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說,針對五十肩,西醫會以「復健及運動治療」搭配「增生療法注射」為主,後者為了鬆解沾黏的五十肩,在超音波導引下將低濃度葡萄糖水注射至沾黏處,平均每2至4周注射一次,一般成人需注射3次左右,搭配關節復健運動;若肩關節仍處於急性發炎期,則需視情況搭配1到2次類固醇注射以控制發炎。

中醫針傷科則以傷科手法拉開沾黏的關節囊,再經增生療法修復受傷的關節囊,最後配針灸治療,將針刺至關節囊及旋轉肌袖止點處,使之修復。

吳俊昌提醒,罹患五十肩的民眾除了可以接受「中西醫合療」之外,平時在家也可透過拉伸復健,利用手指爬牆運動,增進上舉的角度,或以毛巾操增進內旋的角度,來減輕疼痛,提升關節的活動度。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近日國內Omicron疫情升溫,目前缺乏良好的抗病毒藥物,施打新冠肺炎第三劑疫苗似乎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除了保護自己外也阻斷國內病毒的傳播鏈,即使無法百分百的預防感染,第三劑疫苗的施打,對於預防住院及重症的效果是相當好的,應該儘速施打。 擁有中醫與西醫雙執照的蔡宗璟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媽媽產後運動,不只是為了恢復身材而已!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指出其重要性,生產後的運動,目的不只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而已,更能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還可以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痛不癢,卻在一瞬間失明,「眼中風」來得無聲無消,但其實有跡可循!國內眼科醫師提醒,眼中風的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一,以男性患者居多,尤其好發在60到65歲年齡層,又以高血壓、糖尿病、頸動脈和冠狀動脈疾病以及有吸煙習慣的人,比較容易出現「眼中風」症狀。 56歲的簡小姐,本...

閱讀詳情 »

記者張耀元/台北報導 女性落髮趨勢持續上升,醫美盛行的韓國近期公佈數據,因落髮進行治療的人數,五年間成長了10%,就診的患者中,有超過45%為女性落髮患者。根據這項調查,有高達 25% 的女性有落髮的問題,女性落髮患者對外表的變化相對於男性更加在乎,對外人的眼光更為敏感,因此伴隨著外表的負面影響,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