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有大腸腺瘤嗎? 小心恐進展至大腸癌

你有大腸腺瘤嗎? 小心恐進展至大腸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有吸菸習慣的45歲男性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但並未服藥控制,平時也少運動,愛吃牛肉及香腸等食物。排便情況正常,並無腹部不適、血便或排便習慣改變。因公司安排健康檢查,大腸鏡檢查發現3顆大腸息肉,其中1顆的大小大於1公分。經安排大腸鏡切除息肉,病理報告證實均為腺瘤,所幸尚未進展至大腸癌。

高三酸甘油酯症為最顯著的影響因素

根據成大醫院研究發現,在接受健康檢查的無症狀個案中,代謝症候群是不分年齡層發生大腸腺瘤的重要危險因子,其中以高三酸甘油酯症為最顯著的影響因素。

大腸癌高居癌症發生率第1位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陳柏潤醫師表示,大腸癌在台灣發生率更是年年上升,已高居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這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愛吃燒烤、紅肉及加工肉品,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因。

50~74歲每2年免費篩檢

大腸癌的癌症形成過程大都是經由「腺瘤-癌序列」,以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切除腺瘤,已被證實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可免費做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則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有約1/3個案發現息肉,而有約3%個案發現有大腸癌。

篩檢評分系統找出高風險族群

除了糞便潛血陽性者,還有一些無症狀的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由跨國專家組成的亞太大腸癌研究小組, 在2011年提出了亞太大腸直腸篩檢評分系統,經多次臨床研究驗證,可找出大腸癌及進階型腺瘤的高風險族群。

4個危險因子患大腸癌機率高

陳柏潤醫師說,此評分系統包括:年齡大於50歲、男性、目前或過去曾吸菸,以及一等親有大腸直腸癌者,每項會獲得1~3分不等的分數,加總為0~7分。並依總分區別為3個風險族群,若為高風險族群(總分為4~7分),相對於低風險族群(0~1分)者,發生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的風險為4.3倍。結合此評分系統,有研究發現若再加上肥胖,高風險族群發生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的機會更上升至11.5倍。

具有1個以上危險因子向醫師諮詢

陳柏潤醫師表示,具有上述1個以上危險因子的民眾,建議向胃腸科醫師諮詢,評估是否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3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每年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今年於10月2日,共同盛大舉辦「啟動健康心力量」園遊會,以行動落實「簡單運動」,呼籲民眾遠離心血管疾病! 根據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全球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位50歲左右女性正值更年期,平時個性急躁,晚上不易入睡,過去被診斷有自律神經失調,最近因便秘問題自行服用瀉藥,吃完馬上拉肚子,但卻仍又連續2、3天無法自行解便,於是前往醫院求診,治療後漸漸可以自行排便,之後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服藥半年後,減低抗焦慮藥物劑量,並能夠不用靠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47歲的唐小姐是名舞蹈老師,5年前開始右側後腰窩劇烈疼痛,經診斷為嚴重輸尿管狹窄,且合併腎臟、輸尿管積水,腎功能只剩一半;雖然曾做傳統內視鏡手術,但仍頻頻復發而感染發燒常跑急診,連最愛的舞蹈工作也無法繼續從事。 傳統治療復發機率高 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婦幼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有頻尿與夜尿的困擾嗎?傳統中醫認為,會頻尿和夜尿,是和肺臟、脾臟與腎臟大有關係,甚至情緒緊張所導致的急尿,則是和肝臟有關,必須辨證論治,才能對症下藥! 麻黃+桂枝+白朮+茯苓+菟絲子+肉桂+柴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許懿心表示,會頻尿與夜尿有可能是因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