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有網路成癮嗎? 台青少年略高於西方國家

你有網路成癮嗎? 台青少年略高於西方國家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佈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但怎樣算是網路遊戲成癮?每天花很多時間在玩遊戲,就是網路遊戲成癮嗎?

大規模調查八千位學生  台網路成癮盛行率約3.1%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潘元健心理師,以及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邱于峻醫師組成之研究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調查臺灣8,110 位青少年玩家,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略高於西方國家。此為目前亞洲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行為調查,有助於接軌國際研究趨勢,進行與歐美國家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成果於今年8月被行為成癮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行為成癮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接受。

以「網路遊戲成癮量表」評估 三準則進行判斷

林煜軒醫師的研究團隊對國內169所各級學校,共8,110位國小、國中、高中一年內曾玩過網路遊戲的學生(年齡分布從10到18歲),由心理專業人員依據研究用準則進行結構式診斷性會談,確立「網路遊戲成癮量表」的切分點。會談準則有三個嚴謹的判斷標準:(1)失控的症狀;(2)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3)持續一年的狀態。這能夠更客觀地評估遊戲的利弊,也不會將正常娛樂休閒用途的上網玩遊戲、或是電競選手的密集訓練誤判為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失控造成生活失能

林煜軒醫師表示,醫界與學界對網路遊戲成癮有嚴謹的判斷標準,核心基準是「失控造成生活失能」,而非一般認為的「花太多時間在遊戲上」。意即,個人因為對於上網打遊戲不可自拔(失控),讓他的日常活動優先順序產生變化,總以打電玩為優先,造成日常生活失能,且明知道有負面影響,還是無法控制的這麼做,這樣一連串失控的狀態。

逃避現實比成癮更需注意 並非精神疾病

林煜軒醫師表示,從醫界案例來看,問題常常不在沉迷網路遊戲本身,而是因為來自現實生活層面的問題,導致青少年逃避到網路遊戲的世界。在科技網路急遽發展的時代,人機互動緊密,網路遊戲成癮現象將是不可避免的身心發展問題。林煜軒醫師建議,政府與社會大眾可以積極鼓勵、健康促進的方式來引導,而非以治療精神疾病的方式來看待此一社會現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6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當空氣品質達紅害等級、拉空汙警報,就已不適合外出活動且易造成人體多項不適,研究結果顯示城市工業、交通要道、街邊人為活動仍是關鍵空氣污染主因。知名濾淨技術領導廠牌攜手空氣專家啟動全台空氣品質監測計畫,透過環保署物聯網完整的數據佈點及分析探查,揭密北中南城市空污熱點,揪出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你曾出現「腦霧」情形,像是大腦當機?全台65歲以上長者,約4分之1有認知功能障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指出,儘管年齡是失智症目前已知的主要危險因子,但不表示失智就是老化必然的結果。然而,失智症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常被錯誤解讀為「單純是老化的正常現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間歇性哭鬧、嘔吐且有血便,小心可能是腸套疊!小星是9個月大的弟弟,因感染輪狀病毒住院,起初新手爸爸以為孩子一陣一陣哭鬧,是因為生病不舒服,換尿布時竟發現一大灘血,才趕快告訴醫師。小兒科醫師立即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影像有一大段標靶似之圖形,診斷是「腸套疊」。一哭二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竹報導】1名年約56歲的女性,本來有一整排固定式牙橋,僅利用3顆真牙牙根支撐12至14顆牙齒,前1、2年還算穩固,漸漸地因為牙周病侵襲,整排牙齒開始搖晃,無法好好咀嚼食物。最後在品御牙醫劉東翰醫師的建議下,採用數位All-on-4全口重建技術,快速解決牙齒困擾,重拾大啖美食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