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偏頭痛影響生活只能吃止痛藥? 小心因此傷肝腎還成癮

偏頭痛影響生活只能吃止痛藥? 小心因此傷肝腎還成癮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痛到想撞牆、剖開腦袋」依流行病學推估,全台高達200萬人偏頭痛,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誘發因素包含壓力、遺傳、飲食、睡眠、環境等,甚至有人痛到在地上打滾,至醫院掛急診,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部立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表示,疫情期間,長期緊盯螢幕加上睡不好,活動空間與運動量不足等,偏頭痛更易發作,不少人擔心就醫時增加感染風險,因此直接服用止痛藥,可能讓病情更惡化。


台灣頭痛學會公布最新國人偏頭痛認知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民眾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6成2受訪者不定時頭痛,4成5民眾不清楚過度使用止痛藥,反而讓頭痛惡化。5成5不知可採取預防性治療,來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暨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劉子洋表示,民眾容易取得止痛藥,不少人一旦偏頭痛發作,即自行購買止痛藥,疫情期間正是如此,如過度服用,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


1名偏頭痛病史超過30年的女性患者,嚴重時,幾乎每天發作,處於極度痛苦深淵,想吐卻吐不出來,只能乾嘔、怕光怕吵,連眼窩都在抽痛,憂鬱纏身。為此,無法工作,還因長期服用止痛藥,擔心影響下一代而不敢生育。為了提高國人對於偏頭痛的認知,學會發布「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


▸每周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
▸止痛藥每週吃超過「2」天恐讓頭痛惡化
▸預防偏頭痛靠這「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


劉子洋表示,近2年來,健保將許多預防偏頭痛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例如,療效可持續1個月的CGRP單株抗體,及療效長達3個月的肉毒桿菌素,只要依照醫師指示用藥,就可減少回診頻率,有效降低發作頻率。


偏頭痛是可以積極預防與治療的,台灣頭痛學會秘書長暨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嚴鋒以該名性患者為例,經透過肉毒桿菌素,有效預防發作,發作頻率降至1周1次,大幅舒緩疼痛感,終於可以遠離疼痛人生。


9月5日至11日是全球偏頭痛衛教周,台灣頭痛學會除了舉辦「第1屆全國繪畫比賽」,並邀請藝人佩甄擔任衛教大使,與知名圖文插畫家H.H先生合作,打造「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運動。陳韋達表示,插畫家手繪可愛LINE貼圖,配合網路社群的創意圖文及大頭貼框,以及Instagram濾鏡框,增加民眾對偏頭痛的正確認識。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耳鳴與糖尿病有關? 每10名耳鳴患者就有1人是糖尿病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黑木耳有什麼作用?現在一到過年時心肌梗死一個挨一個,年齡越來越小,已經到30歲了。為什麼過年時多?兩個原因,一個是高凝體質血稠,就是脂肪高。大家記住,血稠的人叫高凝體質。高凝體質的人加上高凝食物,所以過年時心肌梗死的人特別多,年齡不限。 心肌梗死雖然無法治,但完全可以預防。有的大夫告訴你吃阿司匹林...

閱讀詳情 »

武俠小說中有很多「咬舌自盡」的場景。「咬舌」真的能夠做到「自盡」嗎?網上流傳的「咬舌自盡」的致死原因可歸為三大類,即「疼死說」、「失血說」和「窒息說」。事實上,這些說法都不太可能發生。(圖片來源:互聯網) 網上流傳的「咬舌自盡」的致死原因可歸為三大類,即「疼死說」、「失血說」和「窒息說」。事實上,...

閱讀詳情 »

角化棘皮瘤又名自癒性原發性鱗狀細胞癌、皮脂性軟疣、鱗狀細胞假上皮瘤,是在臨床表現與病理上類似於鱗癌的上皮腫瘤,為一種可以自癒的皮膚假性腫瘤,是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一般認為損害起源於毛囊,它可能是毛囊角化上皮呈假上皮瘤樣增生的表現,病因不清,也許和遺傳、輻射、化學致癌劑、皮膚創傷及病毒感染等多因...

閱讀詳情 »

氣溫下降,深夜回家用熱水泡腳是件很愜意的事情。然而,漢口一市民在泡腳時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經搶救無效後離世。專家提醒,有腦血管基礎性疾病的市民,近期應注意防寒保暖,少用過熱的水洗澡、泡腳。 46歲的劉霞(化名)家住百步亭,前天零時,她才下班回家,打了盆熱水,邊看電視邊泡腳。家人突聽到響動,才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