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保新制 「腸」保健康

健保新制 「腸」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正值秋冬交替,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腸胃敏感容易有腹痛、腹瀉或脹氣的情形發生,若上述症狀每天持續四週以上都無緩解,甚至伴隨著體重減輕、發燒、血便,就得格外留意,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揪出「腸」出狀況者! 反覆腹痛、腹瀉、血便治不好要小心

發炎性腸道疾病又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病因是腸道免疫功能和腸內微菌叢的共生平衡出現問題而導致持續且具有破壞性的腸道發炎,症狀以腹痛、頻繁腹瀉及血便為主,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緊急手術。初次發病時,一般民眾容易將其誤會為較常見的大腸激躁症、痔瘡或吃壞東西造成的拉肚子。

台大醫院內科部凃佳宏醫師表示,根據一般民眾的就醫習慣,通常出現反覆性腹瀉、腹部脹痛,體重減輕和血便等症狀時,多數會先到基層醫院或診所接受藥物治療,等到疾病反覆發作、長期無法得到緩解時,才會轉介至大醫院接受高階攝影或大腸鏡檢查,因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確診,平均得耗費一至三年的時間。確診時間拖得越久,發炎就越嚴重,併發症就越多,當然也越不容易治療。

僅有腸道症狀緩解 不代表可停止治療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近年來有非常大的進步,大多數的病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但凃佳宏醫師進一步說明,在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過程中,患者對疾病的感受與疾病本身的實際病狀通常會有極大落差,最常出現的就是患者自覺症狀有緩解,就以為痊癒而自行決定停止治療。「不是沒感覺就代表疾病已好,治療目標要達到腸黏膜深層癒合,才能避免腸炎反覆發作,降低未來手術及併發症的可能性。」

凃佳宏醫師呼籲,未接受良好追蹤治療而長期多次腸炎復發,有時會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或手術,可導致多種併發症,如腸阻塞、瘻管、膿瘍、嚴重貧血,或全身性合併症例如關節發炎、皮膚炎及紅眼(虹彩炎)等等,等於是同時集結多種慢性病於一身,甚至能導致死亡。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需要病患與醫師互相配合,長期的合作和耐心才會成功。

從「腸」計議 持續治療 避免復發

現今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選擇,包含5-ASA類抗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與生物製劑等等。傳統上醫師在較為嚴重的發炎期會使用類固醇來控制發炎,但持續使用會引起多重副作用,而且不少患者使用類固醇無效,此時則可選用最新的生物製劑是來取代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運用最頂尖的生物技術製造出來的注射藥物,是對抗腸內各種引起發炎反應的分子的單株抗體,有較好的療效、深層癒合、個人化精準醫療、更高的安全性和持續預防復發的功效。

然而生物製劑在運用上的困難點在於其昂貴的藥價,儘管不同種類價格有所差異,但每一位患者一整年的花費皆達到數十萬元之譜。健保署在預算許可範圍內逐步放寬生物製劑的給付規定,例如近日潰瘍性結腸炎健保給付治療時間從原本的38週延長至54週,且無論是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在病患停藥後,若疾病復發再重新申請用藥的時間間隔從6個月縮短至3個月。凃佳宏醫師提醒患者,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發作性疾病,具有累積破壞性,即使現在有好的治療藥物,也需要患者從長計議,持續配合,不停藥,定時回診、才可真正永久控制、重拾健康。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人喜歡將家裡設計成開放式廚房,感覺空間較寬敞,不少餐廳也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不過美國最新研究卻發現,開放式廚房讓人更容易取得食物,吃東西更方便,這可能導致吃太多、暴飲暴食。 開放式廚房 吃得比較多 研究也發現,如果居家設計採用封閉式廚房,吃東西時,熱量會攝取較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秋風一吹,揚起的髒空氣,眼睛很容易因此而過敏,不但會出現癢與乾澀等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會影響視力;眼科醫師提醒,若是出現眼睛癢與乾澀等症狀,可以多做熱敷與使用人工淚液來改善。 空氣不好會接觸到很多過敏原 萬芳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珂如表示,最近有不少人因為眼睛過敏來就醫,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寶可夢真是太迷人了!竟然有人會躲在棉被裡玩。就有一名小一學童為了要抓寶,晚上不睡覺,躲在棉被裡猛滑手機,原本近視只有一百多度,才短短的一個暑假,近視就飆升到四百多度,讓家長嚇一大跳。 小學生近視惡化會很快速 小學生開學沒多久,就有一名小一生在學校做完近視篩檢後,被家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每次休假後,尤其是連假之後,便很容易感覺疲累,判斷力也容易變遲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過去以色列一項研究發現,就算只有幾天不睡覺、睡眠不足,也會影響判斷力,且情緒調節也會變差,整個人可能變得鈍鈍的,建議民眾連假後剛開始工作一、兩天,最好讓作息更穩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