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健康女嬰一夕「全身發紅脫屑如燙傷」 竟小小葡萄球菌惹出大毛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生兒怎麼全身皮膚像被燙傷一樣?一名11個月大的女嬰,出生以來生長評估正常,亦按時接種預防針,除了一點點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之外,整體活潑又健康,但日前卻突然全身紅疹、高燒40度,家長急忙抱到急診,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明顯上升,且全身上下從關節處到眼睛、鼻梁全都發紅脫屑、甚至脫皮,體無完膚,診斷為少見的「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吳秉昇表示,女嬰隨即被收治到兒科加護病房,住院第二天開始,身上的皮膚皺摺處出現許多水泡,還裂開滲出大量組織液,背部跟臉部的脫皮也更明顯,結痂出現裂痕,使她疼痛哭鬧。

「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並不常見,根據美國統計指出,在2歲以下嬰幼兒的發生率為百萬分之45,死亡率則約0.3%。

吳秉昇說,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人體皮膚、鼻腔黏膜內,但不一定會有皮膚症狀,一旦感染,以毛囊炎、膿皰、蜂窩性組織炎較為常見,之所以會造成「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是因為該細菌感染後,釋放出脫皮毒素,毒素隨著血液循環流到身體各部位,引起表皮脫落。

不過,由於看不出造成感染的傷口在哪裡,臨床經驗顯示,往往要到孩子身上出現紅疹,發燒時才會被發現。而皮膚以皺摺處的眼睛周圍、鼻梁、腋下、胯下等最常見出現症狀。

吳秉昇指出,「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的病程不會因為用了抗生素就立即停止,會從紅斑、脫屑、水泡、脫皮、滲出組織液到皮膚乾裂持續演進,嚴重者則會因為組織液流失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脫水;要是孩子因疼痛不堪伸手抓搔,會致使傷口破皮,二次感染,不得不謹慎。

所幸,吳秉昇強調,一般燙傷會傷到真皮或皮下組織,留下大片傷疤,但金黃色葡萄球菌釋放的脫皮毒素只會影響表皮,所以小朋友可以復原到生病前的軟嫩肌膚。像該名女嬰,在醫療團隊細心照料下,2個禮拜後新皮完全長出,在不留疤痕的情況下康復出院。

醫師提醒,一般來說,罹患「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乾裂脫皮的皮膚範圍並不大,以藥膏和抗生素治療即可痊癒,嚴重個案實屬少見,父母要注意的是,「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在目前無確切避免的方式,若孩子的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的紅疹、脫皮,務必帶往就醫,並配合醫師治療。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桃機燒出8例!深夜啟動3緊急作為 夜班93人集中隔離、餘768人連篩三天

陳時中證實再爆3確診!二航廈全員隔離 交通車「混搭」嚴重成導火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澎湖縣長賴峰偉昨晚公布一名案例,為一名50多歲女性,5月20日從高雄返回澎湖,目前已在加護病房插管,處於昏迷狀態。儘管縣府並未證實該婦女為確診者,但已針對活動場所進行消毒,並將陸續公布足跡。澎湖縣政府中午公布婦人足跡,她在5月20日搭乘華信航空347班次高雄往澎湖班機,縣府請同機前後3排14位旅客居...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為積極防治國內COVID-19疫情,針對中央機關、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之防疫物資需求,均會全力支援並儘速供應,與地方政府共同攜手為守護第一線人員及國人健康而努力。據指揮中心統計,自今(2021)年5月3日至5月27日期間,已撥配一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66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9例,總計355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66例本土病例,為123例男性、1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 / 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延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66例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9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數日漸降低,代表檢測申報速度有所改善。 陳時中指出,為了更迅速控制疫情,將會用健保申報即時系統取代過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