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健檢防病?重點在正確判讀紅字,代表哪些潛在危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健檢防病?重點在正確判讀紅字,代表哪些潛在危險...

每逢健康檢查時,總是對令人眼花撩亂的健康檢查項目感到困惑。受檢者最在意的是,檢查結果是否反應真實的身體狀況、對於健康的保證又提供了多少?想藉由健康檢查避免風險,理性選擇健康檢查可參用2大重點:(1)是否達到最佳性價比(C/P值)、(2)是否由醫師提供正確解釋與建議。

健康檢查報告只能反映「目前瞬間」的健康狀況

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崇豪表示,檢查是做不完的,多久做1次檢查也沒有一定的答案,定期健檢有其必要性存在,只是需間隔多久並沒有制式化的公式可循。最好依照年紀、性別、家族病史、危險因子等綜合考量,選定此次想做健檢的適應症。只有挑選最符合需求的檢查,才能達到檢康檢查的最佳效益!

醫療不是萬能,疾病盛行率不高或檢查工具敏感性不高,就可能未檢查出疾病;且有些疾病從被檢查出到已無法治癒的時間點間隔很短,疾病又恰巧出現在2次檢查間,就算是「定期檢查」也很難預防。但萬一做完檢查不久就出現重大疾病,經常是醫病關係破裂那天。健康檢查報告只能反映「目前瞬間」的健康狀況,既不能完全反映以前的健康狀態,也不一定能預測以後的健康狀態。

改變生活型態、減少危險因子 才能充分防病

李崇豪副主任提醒,如果只看當下檢查報告,而不在無病的狀態下改變既有的危險因子,生病時再來質疑已太遲。健康檢查的報告若沒有醫師綜合解釋,任憑民眾自行解讀紅字有無,沒有去改變生活型態、減少危險因子,健檢就不夠充分發揮目的!一般人生病了才就醫,然而疾病產生症狀,往往需要一定時間發展,並非短時間內造成。

李崇豪醫師指出,有些檢查不需列為標準套裝的常規項目,不必每個人每年都做。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不論是帶原者或有抗體的人,B肝標記不會改變,而帶原者本來就應該進一步做完整的肝功能檢查及治療,常規在套裝中反覆檢驗這種項目,對自費的檢查者來說是一種浪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 晚上就寢前,往往是親子雙方最疲倦的時段,一旦孩子仍然吵吵鬧鬧,不肯上床睡覺,容易造成爸媽精神緊繃焦慮,一氣之下恐怕也沒有好臉色,對孩子、家長雙方都是負擔。獨立就寢的能力需要從小養成,作息、活動力、就寢三件事環環相扣。 小小孩床鋪不要太軟 以免蓋住口鼻 育兒專家林芝...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65歲的張先生有個困擾多年的祕密,就是總是要花很多時間在上廁所這件事。就連晚上睡眠,也因為要夜尿好幾次而品質不佳,白天上班常打瞌睡。假日也不喜歡出遊,沿路一直找廁所很不方便。原先自認年老正常狀況,沒有想就醫。今年退休後老婆常邀約出遊,卻還是推託,老婆很不開心,才逼著到...

閱讀詳情 »

腎病患者運動好處多 王峯銘醫師:每天走路30分「洗腎風險降4成」 「醫師,我都洗腎了,還可以健身嗎?」「得了腎臟病,我可以運動嗎?會不會怎麼樣啊?」 凱硯診所院長、腎臟內科醫師王峯銘說,門診中,有位腎友過去有健身習慣,因為疾病關係接受血液透析(俗稱洗腎),剛開始不能接受自己病情,整個人病懨懨、很沒精...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你爬樓梯會喘吁吁嗎?常有「咳、痰、悶、喘」的症狀嗎?小心,可能罹患與孫越生前同樣的疾病「肺阻塞」。81歲的陳老先生平日務農,年輕時就抽菸。6年前開始有明顯咳嗽、咳痰及喘息。今年陸續住院2次,確診為「肺阻塞」後,發現肺功能快速下降,固定於門診追蹤及使用吸入型藥物控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