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傾「聽」寶貝把握語言發展起點 別錯過新生兒聽力篩檢

傾「聽」寶貝把握語言發展起點 別錯過新生兒聽力篩檢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力受損的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個月內儘早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達到正常的語言、身心及社會人際發展。


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109年出生的寶寶有16萬697人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已達99.1%,其中發現825位有聽力損失的寶寶,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早篩檢早發現 把握聽語黃金期


由於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容易被忽略,因此,利用新生兒聽力篩檢,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更加重要。國健署也特別提醒,如果為聽力損失之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3個月內有無感染過像德國麻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出生後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更需要注意早期篩檢、確診及介入療育。目前全國有317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57家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一同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 守護孩子的聽語發展


由於新生兒聽力篩檢通過並不代表終生沒有問題,部分孩子會因為遲發性聽損或中耳炎、外傷、腦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因此仍要請家長多留意孩子聽力狀況,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若至3歲、4歲甚至更晚才發現孩子有聽損狀況,對孩子溝通、認知、閱讀及社會情緒等發展會比同年齡的孩子將較為落後。


國健署最後提醒家長們,平日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出生至2歲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寶寶對聲音的反應及語言的表現,若勾選「否」的答案多於3項以上者,或是平日發現孩子有語言落後、講話不清楚或電視經常開很大聲、常聽不到家人叫喚等狀況,應提高警覺並儘早帶孩子就醫檢查。只有早期發現幼童的聽力障礙,予以適當的治療和復健,才能降低聽力障礙對幼童的負面影響。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現在的學童不論學習或玩遊戲,生活中很依賴手機、平板,以往寒暑假過後容易出現學童近視度數飆升較快,但這段期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了避免群聚,不少家長假日減少外出行程,選擇宅在家裡,學童接觸3C產品的時間拉長,一不小心也可能讓近視度數失控。 近視的發生是因眼軸變形、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新冠肺炎雖然趨緩,但全球疫情依舊嚴峻,民眾擔心到醫院被感染,讓居家治療成了選項之一,無論在家洗腎、化療、打靜脈營養輸液等,都能避免久待醫院又不中斷治療,成了防疫下的新趨勢。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1、2月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萬名需求者。居家化療接受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過敏性鼻炎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根據調查,台灣每三位兒童當中就有一人患有過敏性鼻炎。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楊曜旭醫師表示,小朋友常因為過敏而忍不住打噴嚏、流鼻水,衛生紙一用就是好幾包,嚴重時連鼻噴劑也擋不住,上課無法專心,也影響學習能力!所幸近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醫師,我的CA-125偏高,是不是得卵巢癌了?」 這是診間常見的詢問,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部長朱堂元醫師指出,很多因素都會使CA-125升高,且有一半卵巢癌的數值都呈現正常,應搭配陰道超音波和內診;不過,卵巢癌仍沒有完善篩檢方式,更重要是預防,呼籲無生育、有家族史等婦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