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傾聽身體的聲音 專家教你排除一肚子鳥氣

傾聽身體的聲音 專家教你排除一肚子鳥氣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你有多久不曾傾聽身體的聲音?根據美兆首創的「身體小毛病關鍵字」調查,超過13%參與者選擇「脹」字,其解為「腹部脹氣、打嗝」,這些不明不白的鳥氣,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

美兆集團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肚子裡的氣體,包括嘴巴吞進的空氣、胃液與胰液中和產生的氣體、以及腸道細菌產出的氣體。一般來說,腸胃狀況不良、蠕動微弱、長時間坐姿、缺乏運動、吞氣症等狀況容易腹脹,也較易出現打嗝與放屁頻率過高,且火燒心及上腹部疼痛等現象也會常發生。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咬牙吞氣症」!劉婷婷博士表示,「咬牙吞氣症」不只是引起打嗝及放屁,也是頭痛、肩頸僵硬、眼睛痠痛的原因;甚至造成牙齒耗損、龜裂、牙齦發炎或下巴疼痛等問題。針對「吞氣症」所引起的腹脹,她強調,必須從元兇「長期壓力」中鬆綁,並應改善「咬牙切齒」習慣,透過深呼吸,由嘴巴吐氣可自然將牙齒鬆開,深呼吸同時也可幫助精神紓緩、減輕壓力;此外,還必須注意飲食方式,進食速度太快、發出大聲響,容易將空氣搭配食物一併吞下肚,切記吃飯時要「好好咬、慢慢吃、喝湯要安靜!」原則。

另外,劉婷婷博士指出,容易脹氣就是產氣與排氣之間失去了平衡;腸道中的壞菌如葡萄球菌、綠膿菌、大腸菌以及產氣夾膜桿菌等壞菌一旦位居優勢,腸子裡面進行的不是「發酵」,而是「腐敗」的過程。通常屁臭的程度可以是一種指標,用來顯示腸道的狀態。

劉婷婷博士進一步解釋,脹氣除了肚子膨脹不舒服,壞菌所產生的臭氣會麻痺腸管細胞,導致便秘。糞便囤積於腸道時間過久,毒素被身體吸收,經由尿液、呼氣、皮膚等管道排出,就容易發生口臭、體臭以及皮膚問題;而且臭氣也會經由血液遊走全身,頭痛、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狀況會隨之而來。

可見「一肚子鳥氣」顯示出腸道環境以及對健康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劉婷婷博士建議,可以將「一肚子鳥氣」視為一個健康指標,只要留意以下5項飲食與生活習慣,就可很快大幅改善脹氣問題,不需使用消脹氣藥物。

1.攝取蔬菜、水果、海藻等富含水溶性纖維食物。

2.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攝取要適量。麵包、穀類等許多小麥製品與含糖食物,以及薯類跟豆類裡的碳水化合物也容易產氣,雖然沒有氣味,但也會造成脹氣的不適感。

3.持續補充益生菌,改變腸道菌相,驅逐壞菌,如攝取發酵食品,優酪乳、泡菜、納豆等,或直接補充優良的益生菌產品。

4.適度輕量運動(由於重度運動會興奮交感神經,反而會使腸子不動),充足的睡眠時間,讓腸子有足夠的時間蠕動。

5.飲酒要適量,啤酒需要特別小心,因為啤酒通常會喝得太多,對於腸道像是一股大洪水,容易將輕輕附著在腸壁上的好菌沖刷殆盡。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876

相關推薦

( 圖片來源hk.on.cc) 【on.cc東網專訊】 杰米奧利弗(Jamie Oliver),英國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年紀輕輕已獲名廚頭銜,一直與食材打交道,努力拼湊自己心中的美食烏托邦。然而,理想總是跟現實大相上逕庭,一 直致力推動學生飲食健康的Jamie Oliver,最近親自承認該計劃失敗...

閱讀詳情 »

癌症的發生,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特別是以下五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更是會導致罹患癌症風險大大提升。和人們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一、坐著就懶得動辦公室上班時已經坐了一整天了,回到家後又一直賴在沙發上不想動。德國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跟活動量呈正比,所以久坐會使免疫細胞減少,大大提高罹患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機器人的時代已經悄悄進入人類生活,拜科技所賜,機器人已經成功跨足醫學界,利用機器人的輔助,讓醫師在臨床治療上縮短時間提高成功率,自2012年美國FDA通過利用電腦輔助毛囊單位收集系統「ARTAS」,俗稱「植髮機器人」,使得有禿頭困擾的民眾,可有更多植髮技術的選擇。 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今年發生不幸的八仙塵爆意外,讓不少患者和家屬飽受生心靈之苦,除了接受治療,在飲食上,若能補充適當的營養,也能幫助傷口癒合;高雄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營養師曾涵郁指出,燒燙傷病患的熱量需求必須比平常多出兩倍以上,主要是因所需熱量、年齡都和燒燙傷面積有關,再加上截肢或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