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像寶寶那樣睡 搖籃改善睡眠品質

像寶寶那樣睡 搖籃改善睡眠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許多父母用搖籃床哄寶寶乖乖入睡,其實成人也有效。瑞士洛桑大學測試18名年輕人,發現輕柔搖晃能幫助人們入眠更快、更沉,也不容易醒來,還可能有助提升記憶力。團隊推測,應該是內耳前庭系統感知搖晃後,產生慢速腦波所致。

搖床提升睡眠品質 還能改善記憶

根據《衛報》報導,研究團隊製作一張搖床,找來18名沒有睡眠障礙的年輕受試者,第一晚習慣環境,另一晚靜止睡在床上,最後一晚睡在搖床上,並記錄他們腦波和心律等生理數值。此外,他們還被要求學習一對毫無關聯的法語單字,在睡眠前後回答,用來評估記憶能力。

腦波數據顯示,輕微搖擺不影響受試者睡眠總時數,但縮短他們進入深沉睡眠,且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 non-rapid eye movement)被延長,也就是深沉睡眠期持續更久,更不容易被吵醒。

此外,因搖晃而改變的腦波模式,也與大腦進行記憶鞏固(memory consolidation)時相似。事實上,記憶測試顯示,睡在搖床的人犯了較少錯誤,並且做出更多正確單字配對。

搖床老鼠也愛 與前庭系統有關

搖晃除了影響人類睡眠,該校另一研究發現老鼠也有相同作用。《科學》報導,研究顯示,搖晃組老鼠睡眠時間延長12%,如果睡眠不足,入睡時間加快51%。與人類不同的是,老鼠喜愛的搖晃頻率比人類快4倍,牠們也沒有進入深度睡眠。

另外,團隊也測試了一種沒有前庭系統的突變老鼠,發現搖晃對睡眠失去作用,顯示前庭系統參與了睡眠機制。團隊補充,前庭系統與體感平衡有關,這也解釋為何老鼠喜歡高搖晃頻率,因為牠們感知能力比人類差。

新闢睡眠療法 下一步測試失眠者

兩研究共同作者、UNIGE神經學家索菲‧施瓦茨(Sophie Schwartz)表示,這項研究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火車和其他車輛上能夠入睡。

非研究作者、英國薩里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德克-珍.迪克(Derk-Jan Dijk)指出,該研究開闢了改善睡眠新可能性,但需要進一步測試老年人、睡眠障礙者,來探索潛在益處。

 

參考資料:

1. Trouble getting to sleep? You just need to get into the swing of it.

2. Mice, like people, like to be rocked to sleep.

3. Rocking like a baby promotes better sleep in adults.


【延伸閱讀】年後轉職潮 好面相就從打造好鼻子開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1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氣喘兒看起來白白胖胖,可是這是虛胖,患者身體狀況並不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表示,氣喘、過敏兒很容易產生脾腎陽虛體質,身體常虛胖,加上類固醇藥物讓水分無法順利排出,虛胖就更惡化,此時使用薰臍療法有助促進代謝、身體循環,並發揮如益生菌般的作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最近大家都在瘋玩寶可夢,不時的用手指頭去滑手機抓寶,不斷的使用手指頭,這可是很傷的喔!因為手指頭過度使用,極有可能因此造成板機指;醫師呼籲,喜歡玩寶可夢的民眾,最好是能夠適可而止,並且經常做些手部運動,可以預防板機指上身。 有如扣板機般很僵硬而得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會有腰痠背痛的困擾,除了肌肉疲勞之外,有可能是因為脊椎骨滑脫。就有一名在大學任教的教授,因為腰痛就醫,經由X光檢查發現腰椎第四和第五節出現滑脫;由於病況不嚴重,醫師建議還不需要手術治療,至於保守治療時,復健運動也要特別小心。 不搬重物也會發生 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新學期開始,僅剩半年的學測衝刺,緊張感覺已提前纏上了許多高三生。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許智堯醫師提醒家長,如發現孩子升上高三後,變成不想上學或態度變得拖拖拉拉,除了傾聽談心,還要表示體諒,以免讓孩子的「情緒感冒」成為人生絆腳石。 心理壓力反應在身體上 許智堯醫師曾在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