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元旦起健保費率調整為5.17% 受僱者平均每人增加63元

元旦起健保費率調整為5.17 受僱者平均每人增加63元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衛福部建議全民健保自110年1月1日起,一般保險費費率先恢復至二代健保施行前之5.17%,立即發布施行。自102年二代健保施行後,依健保法第24條規定,健保會應於年度開始1個月前依協議訂定之醫療給付費用總額,完成該年度應計之收支平衡費率之審議,報衛福部轉報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因此,每年皆應依收支平衡之精神檢討費率。


健保財務自106年度 開始入不敷出


衛福部表示,最近一次調升費率是在99年4月1日,由4.55%調整為5.17%,此後則是2度調降。首先是配合102年二代健保施行,在擴大費基新增補充保險費及強化政府負擔等財源下,調降為4.91%。


後因健保會於104年11月20日第10次委員會議審議105年度費率時,研訂實務面用以審議費率之「全民健保財務平衡及收支連動機制」,並據以建議調降105年度費率至4.69%(補充保險費費率連動調降為1.91%),經衛福部轉報行政院核定後實施迄今。


健保財務也因此自106年度起開始入不敷出,且短絀數逐年擴大,健保署估計,若維持現行費率,110年之安全準備將不足1個月保險給付支出之最低法定標準。


元旦起健保費率調整為5.17 受僱者平均每人增加63元

▲衛福部拍板自110年1月1日起,一般保險費費率從4.69%恢復至二代健保施行前之5.17%(補充保險費費率依法連動調整至2.11%),未來視經濟復甦情形再適時檢討。(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110年調漲健保費 已取得各界共識


而健保會在109年11月27日臨時委員會議審查費率時,均有110年應調升費率之共識,惟調整幅度委員間無法達成一致見解,最後提出2費率建議案,分別為甲案:4.97%、乙案:5.47%至5.52%。


此2方案皆有合理考量,經審慎研議後,為兼顧民眾負擔能力、醫療環境與健保財務健全,採取該會審議結果之折衷方案及其以漸進式調整為宜之意見,衛福部建議自110年1月1日起,一般保險費費率先恢復至二代健保施行前之5.17%(補充保險費費率依法連動調整至2.11%),未來視經濟復甦情形再適時檢討。該建議業於109年12月31日經行政院核定,衛福部亦將立即發布施行。


受僱者平均每人增加63元 7成以上每月增加70元以內


調整後原本接受政府全額補助約126萬民眾(如低收入戶、替代役……等),其保險費負擔皆不受影響;至於受僱者平均每人增加63元,7成以上每月增加70元以內;以月薪24,000元、30,000元、70,000元及180,000元為例,每人每月分別增加34元、44元、105元及262元。


至於投保單位之相關準備時程,健保署表示目前健保費之開單作業,係於次月20日開單及月底前繳納,並有15日之寬限期,亦即1月份保險費在3月15日繳納即可。


元旦起健保費率調整為5.17 受僱者平均每人增加63元

▲衛福部除致力解決財務問題外,對各界關心議題,也會在公平合理原則下,一併提出改革措施。(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4至6年「全民健康保險中長期改革計畫」 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及品質


全民健保是各界關心的重要施政,在逐漸浮現的財務壓力下,對制度精進與改革期待也更加殷切。衛福部除致力解決財務問題外,對各界關心議題,也會在公平合理原則下,一併提出改革措施,包括整合醫療資療有效運用、抑制資源不當耗用,減少浪費等各項措施、檢討旅外國人權利義務、持續推動就醫部分負擔、擴大補充保險費計費基礎等。


同時也已著手規劃4至6年「全民健康保險中長期改革計畫」,改革健保給付及支付制度與健康照護體系,整合公共衛生體系與健保資源,以提升健保給付價值、醫療服務效率及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什麼樣的臉型最具吸引力?拿起尺量一量。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只要兩側下顎骨角的距離,與兩側顴骨的距離比例越接近75%,就是最具吸引力的臉型。反之如果比例大於83%,恐怕會被認為是國字臉。這個下顎骨角距離與顴骨距離的比例,呈現了正面臉型從上到下向內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0歲A小姐結婚三年,因年紀已居高齡產婦,但仍求子心切,聽從婦產科的建議於是決定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每到取卵打破卵針就是A小姐最痛苦的時候,打完破卵針誘發排卵時,下腹就會開始腫脹、身體水腫突然變的嚴重,全身疲勞無力,心窩常有堵住感覺胸口悶到無法入睡,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天空一片灰濛濛,從北到南面臨的霧霾問題越來越嚴重,只要空污指數一超標,過敏族群總是「心驚驚」,而讓人聞之色變的PM2.5細懸浮微粒,帶來的威脅不只是皮膚、呼吸道,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長期暴露可能造成慢性發炎,也可能會增加癌症發生率。因此,如何做好防範,已成為民眾很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隨著各國開始施打新冠疫苗,全球疫情趨緩,許多原本受到影響的新人們開始積極規劃婚期,新娘子除了在意皮膚保養、瘦身計畫外,拍婚紗時的微笑表情,更是一輩子珍藏的永恆記憶。坊間有不少美容沙龍低價促銷牙齒美白,不僅效果不佳,安全、美觀也堪慮,牙醫師強調,不論選擇牙齒美白或陶瓷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