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先生寡精症、太太子宮內膜過薄… 9小時取精拚出2胚胎終結不孕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7歲的仇小姐結婚多年卻始終難以懷孕,仔細檢查發現,原來先生有寡精症,自己也因子宮內膜過薄難以受孕,為了一圓求子夢,先生接受長達9小時的取精手術,好不容易體外受精得到2個胚胎,成為夫妻倆僅存的希望,多虧北醫組成中西醫整合治療團隊,先從子宮內膜加厚下手再植入珍貴的胚胎,今年6月喜獲龍鳳胎寶寶。

北醫附醫生殖醫學科醫師王呈瑋表示,檢查顯示,先生精液中每1cc精蟲數量低於1500萬隻,確診為「寡精症」,為了完成生子夢想,費了極大力氣,好不容易得到2個胚胎。

另一方面,仇小姐本身也因子宮內膜過薄,降低胚胎植入的懷孕機率,曾經服用雌激素等荷爾蒙治療長達6年,但子宮內膜厚度卻不見起色,讓這2顆胚胎持續冷凍在冰櫃,遲遲無法植入。

王呈瑋指出,一般人提到不孕症,多將重點放在精子與卵子的品質或數量,但子宮內膜的健康也是影響受孕的重要指標,因為子宮內膜就像是滋養的泥土,是決定胚胎能夠順利成長的溫床。

子宮內膜的厚度,會隨著排卵周期變化,正常來說,排卵期的子宮內膜會增厚到0.8到1.5公分,是最適合受精卵著床的厚度,若當月沒有受精,子宮內膜會剝落排出,就是所謂的月經。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說,子宮內膜若太厚,可能會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等風險;子宮內膜過薄,受精卵著床困難度會增加,不孕的風險也會提高。而為了墊厚病人子宮內膜,傳統醫學科根據病人體質,量身打造專屬的荷爾蒙治療計畫,包含一周2次的針灸、薰臍、客製化中藥湯劑等,歷經數個月,子宮內膜厚度才越來越穩定。

中醫調養過程中,西醫則負責監測,王呈瑋說,生殖醫學科每周也透過超音波檢查,觀察針灸前後血流阻力、子宮內膜變化等,主觀症狀的判斷加上客觀儀器的數據,確認子宮內膜厚度穩定後,決定植入胚胎,儘管懷孕過程一度因過於勞累宮縮嚴重,只好住院安胎,但透過中西藥共同照護,終於讓寶寶們到接近足月時剖腹,母子均安。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老年莫名「腫脹水泡」爬全身! 罕見皮膚病類天皰瘡禍首找到了

45公斤「紙片少年」腹絞狂嘔 竟是吃不胖缺乏脂肪害「腸阻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一名來台工作的外籍移工,在隔離檢疫期擅自踏出房門僅8秒慘遭衛生局重罰10萬,引起日本高度關注。日本媒體《NHK》在報導中指出,儘管台灣政府如此嚴格,但也沒有看到台灣媒體做出批判性言論。讀過此則報導的日本網友中,有人直呼日本的防疫作為應向台灣學習。一名菲律賓籍漁工日前住進高雄防疫旅館,卻偷溜到走廊上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北部天冷還有登革熱!疾管署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該名新北市新莊區昌平里30多歲女性,11月29日開始出現發燒、後眼窩痛、關節痛、嘔吐及腹瀉等症狀,且症狀持續,至12月2日期間,曾數度就醫,4日前往醫院就醫後被收治住院,登革熱NS1快篩陽性,經檢驗確...

閱讀詳情 »

圖說:郭孝齡醫師提醒患者只要遵守醫囑,不亂停藥,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記者孟倩玉報導) 家住三峽山區的60歲王奶奶最近常常容易感到疲倦、胃口不好,手指關節處出現輕微疼痛,連騎機車催油門都有困難。鄰居介紹到國術館推拿無效,後來到醫院檢查是退化性關節炎造成,但吃藥治療後病情都沒有改善。之後手部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天一到半夜就「變了一個人」,脾氣開始暴躁、情緒起伏大,甚至到最後還開始摔東西、出現暴力傾向,一名60多歲婦人的家人,過去2年來就天天面臨如此戲劇化的狀況,一開始以為是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就醫吃藥卻不見好轉,且症狀總在半夜時分來襲,日前再度急診,這才發現竟是躲在胰臟的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