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台單月送醫急飆多1成5! 防熱傷害從頭到腳得護「5點不漏」

▲天氣熱爆了,預防熱傷害有些方法一定要知道。(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7月熱爆了!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數字,今年7月一整個月下來,因為熱傷害就醫人次衝上494人次,比去年同期多出1成5以上。由於中央氣象局預估未來數天北部白天氣溫仍可能高達37度,國健署今(6)日特別發出提醒,出外預防熱傷害,從頭到腳一定要做到「5點不漏」。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強調,台灣夏天高溫炎熱,若處在戶外悶熱環境,或長時間活動,且運動導致大量流汗之後,一旦忘記補充水分,即可能造成脫水等熱傷害。

預防熱傷害,有5點不能忘記,王英偉一一指出,包括:寬邊帽、太陽眼鏡、涼爽透氣之衣物、擦防曬乳、尋找蔭涼處,即戶外活動時應戴寬邊帽及太陽眼鏡、穿著涼爽透氣的衣物、注意防曬、於陰涼處活動以減少太陽直曬時間、增加休息次數、定時飲用白開水等。

國健署提醒,一旦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像是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5招遠離熱傷害:
一、 寬邊帽或陽傘:
利用可防紫外線之寬邊帽或陽傘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
二、 太陽眼鏡:
選擇檢驗合格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並挑選可遮擋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且注意鏡片破碎的安全性。
三、 涼爽透氣之衣物:
可考慮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的衣服以維持良好的防護功能。
四、 擦防曬乳:
外出前30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以上之防曬乳,並每2小時補充1次,可將防曬乳作為每天早晨保護的一部分;保存時應避免放置於過熱之處以免變質,若為敏感性肌膚可選擇標記有敏感性肌膚使用或無香味之產品。
五、 尋找蔭涼處:
外出時盡可能行走於通風蔭涼處,如:樹蔭步道、騎樓或建築物下,避免太陽直曬,並自備水瓶定時喝水,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劉宇軒/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病例單日突破2千例了,再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4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86例本土個案及95例境外移入(8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外,指揮中心同時宣布,中重症也一口...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正式突破2千大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坦言,今日單日新增2386例本土個案,比昨天增加近4成,「增長的速度算是滿快的」,陳時中說,未來我們估計疫情會有比較大規模的展開,不過還是希望它的速度不要太快。 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新增2481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2歲童染疫死亡,家長控訴送醫流程中遭到中央及地方公務系統層層通報的延誤,讓指揮中心連夜公布新的「2歲童條款」,全面放寬有就醫或採檢需求的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的交通運送方式,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上也強調,相關規定立意主要是讓衛生單位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386例本土個案,快速突破2千關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直言「破萬例月底就有可能了吧」。 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新增24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86例本土個案及95例境外移入(82例為航班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