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台注意!老鼠咬出病爆25年來新高 漢他出血熱出現第8人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鼠咬出大麻煩!疾管署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這名家住屏東縣的50多歲女性,8月17日開始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等症狀,二度就醫後住院,經檢驗確診為漢他病毒出血熱,一問才知一個月前曾被老鼠咬傷。所幸目前婦人已出院,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該名婦人近期無出國史,活動地以住家為主,住家有發現鼠跡,8月17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等症狀,當日就醫,症狀未改善,19日再次就醫,隨後被收治住院,醫院也陸續通報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鉤端螺旋體病、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恙蟲病等,最終確診是漢他病毒出血熱。

疾管署統計,國內今年截至9月7日已累計8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高於2016至2019年同期(分別為3、0、1、1例);個案居住地為高雄市4例、屏東縣2例、新北市及基隆市各1例。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國內自1995年通報有紀錄以來,每年出現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平均0到4例,過去除了2016年的4例外,就屬今年的8例為最高,原因可能是今年通報量較多所致,因為醫師警覺提高了。今年漢他病毒出血熱迄今共通報107例(2019年同期通報30例、2018年24例、2017年34例、2016年61例)。

郭宏偉提醒,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後,潛伏期為數天至2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

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表示,「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應落實環境衛生。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請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汙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清理。

全台注意!老鼠咬出病爆25年來新高 漢他出血熱出現第8人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疾管署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醫材上限順了醫界逆了消費者權益? 健保署回應消基會「這是三贏」

蘇揆「爬樓梯說」暗酸選台北市長 陳時中秒回:我盡量避免跌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解決健保「錢不夠」的財務狀況,健保署今(25)日正式提出調整方案,要讓民眾荷包多掏錢、好抑制過去沒事就往大醫院跑的醫療浪費,不過,歷經整整4個小時的討論,會議僅針對全面廢止旅外國人停復保、調整健保級距上限這2項較有共識,認為要有公平性。至於部分負擔怎麼調?將由健保署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已經逐步在鬆綁、解封,為了催出連一劑疫苗都還沒有打的民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下午宣布,提供尚未接種第1、2劑COVID-19疫苗民眾200元(含)以下衛教品措施,決定延長一個月!延長到3月31日止。 陳時中以近來確診個案暴增幾近失控的香...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港先前爆發大規模群聚,源頭就在進港的外國商船,為了不重蹈覆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宣布,決定授權高雄市政府在高雄港試辦進港船舶必須提供船員COVID-19 PCR或快篩報告,以利地方第一線登船人員掌握疫情風險。 陳時中表示,目前高雄港的相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3,且添1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新增3例本土確診個案,全都跟先前公布的傳播鏈無關,屬於新案,分別為宜蘭以及雙北各1例,其中雙北確診者為一對父子,目前感染源不明。指揮中心亦公布新增1死,死亡的案18815為60多歲本國籍男子,1月28日自菲律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