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台近6千人等腎移植 醫籲:親屬活體捐腎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國內器官移植技術已非常成熟,但是礙於器官捐贈觀念趨於保守,致使許多需要器官移植才能活命的病人,往往在等不到器官之下,而不幸往生;尤其是國人目前登錄等待腎臟移植的就近6千人,但每年只有200人能獲得腎臟器捐而移植。

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主任指出,每年新增的尿毒病人已高達3600人,使得腎臟移植的需求更形迫切,由於腎臟來源相對短缺,病人大約要等候10至15年才能等到腦死病人的器官捐贈;因此,親屬間腎移植已成為現在器官移植的焦點。

根據統計,歐美國家的親屬間移植約佔30至40%,但臺灣卻只佔15至20%;黃一勝主任表示,研究顯示,活體親屬腎移植,比屍腎移植有較好的結果,短期或長期存活率均較高,活體捐贈腎臟可來自五等親內血緣親屬,以及非血緣親屬如夫妻捐贈,活體腎移植可大幅減少等待屍腎移植的時間。

腎臟移植目前也已利用腹腔鏡的技術,只有3至4個1-2公分的傷口,並有更清晰的視野,可將血管的解剖構造分辨出來,最後再將腎臟由腹股溝一個約7公分的傷口取出。

黃一勝主任強調,健康情況良好的成人,捐出1顆腎臟並不影響日常生活,因為一個正常成人有兩顆腎臟,共約100萬單位腎絲球,進行日常生活排泄功能約需30萬單位的腎絲球在工作就足夠,其餘70%是在休息狀態。

另外,對於有高血壓、心臟病史者若是想要捐腎則應審慎評估,術後要留意油脂、鹽分勿攝取過量,少喝飲料多喝水,非必要不要亂吃藥,以減輕腎臟負擔。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20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育兒守則指出,若家中有正在進行如廁訓練、戒尿布的孩子,遇到大事件時,如將有出生的新生兒、搬家等,可能會產生不安全感,反而會拒絕學習如廁。原因在於,孩子想要重新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對家中大事件感到不安時,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情緒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像寶寶說明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於20日舉行益智拼圖競賽活動,協同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及私立汐止康復之家,期待藉由活動讓長輩腦力激盪,提升高齡長者生活品質。 根據衛福部最新全國老人狀況統計數據顯示,預計107年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4%,進入高齡社會。臺北市2014年底65歲以上老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50多歲溫太太半年前性情變得暴躁易怒,近日因發燒住院,抽血發現白血球、血色素、血小板都偏低,醫師仔細詢問下得知溫太太有食慾低下、體重減輕、四肢痠麻無力、記憶力明顯變差等症狀。進一步檢查發現,溫太太罹患了典型的維生素B12缺乏症。若長期嚴重缺失,可能導致骨髓衰竭,甚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