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台180萬人B肝帶原且無症狀 若長期發炎恐變肝癌

全台180萬人B肝帶原且無症狀 若長期發炎恐變肝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天約有15人因B型肝炎導致肝癌而失去性命,且在肝癌患者當中有高達70%的人是B肝,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雖然自1986年起,新生兒已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35歲以上中壯年和老年族群,是沒有接種疫苗的,因此目前台灣還有約180萬「B肝帶原者」,肝癌預防仍然迫切。

Q:B肝帶原與慢性B肝代表什麼?

台大醫院內科醫師蘇東弘表示,當HBV病毒進入肝臟細胞長存,就會成為B肝表面抗原帶原者,代表這時候肝臟還沒有發炎,但其中約40%會有肝臟發炎而形成慢性的B型肝炎。B肝的傳染途徑主要為血液或體液接觸,台灣自1986年後的新生兒都納入疫苗接種計畫,因此超過35歲是帶原者數目的分水嶺,目前約有180萬名的B肝帶原者,且高達多數人無病徵也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

儘管已經接種疫苗的人,常接觸體液或血液者仍有可能是高危險群,例如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和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等。

Q:就算有慢性B肝,只要肝指數正常,而身體沒有不適就代表沒事?

不是!蘇東弘說明,慢性B肝的嚴重程度不是只看肝指數ALT或症狀,而與HBV DNA(病毒)量、發炎狀況,及肝臟纖維化或壞死情形密切相關,建議病友應積極回診追蹤病情,並向主治醫師確認自己的病況和用藥需求。

Q:就算有慢性B肝,只要醫師沒開藥就代表沒事?

不是!蘇東弘表示,慢性B肝是否須用藥,與病毒活躍程度和肝臟保護需求相關,與「症狀沒有直接關聯」,醫師用藥會考量健保給付規範,引此建議病友應積極回診追蹤病情,並向主治醫師確認自己的用藥需求和給付資格;必要時可考慮自費用藥。

Q:定期做超音波檢查,慢性B肝就不會發展成肝癌?

不是!蘇東弘指出,超音波檢查的目的在於及早發現肝癌,檢查本身不會增加或減少肝癌發生風險,慢性B肝達到功能性治癒(HBV DNA和HBsAg都偵測不到,anti-HBs抗體生成,肝指數ALT恢復正常),肝癌風險才會明顯下降;但即使功能性治癒,病毒也可能再活化,因此仍需維持定期超音波檢查和其他追蹤檢查。 

【延伸閱讀】

被蚊子叮會染B肝、熬夜會爆肝? 醫:全錯!

B肝患者每年做「1事」 防發生肝癌三部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外食通常被認為不健康而且容易發胖,但是日本網友篠宮竟然通過吃便利商店的食物一個月瘦了5公斤,怎麼會這樣呢?因為他發明了一種特別吃法 ——「便利商店減肥法」。   篠宮的「便利商店減肥法」非常簡單,他購買低熱量與低碳水化合物食品,中餐和晚餐另外搭配糖分較低的餐包和小...

閱讀詳情 »

  很多人不愛吃蔥,尤其不愛吃生蔥,但山東人卻對大蔥情有獨鍾。煎餅卷大蔥、大蔥蘸醬幾乎成了山東飲食的代名詞,在以盛產大蔥聞名的山東章丘,當地人更是把大蔥當水果吃。吃蔥對健康有許多好處,我們不妨看看山東人是怎麼吃大蔥的。山東人吃蔥以生吃為主,大蔥中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重度燒傷患者病情獲得控制後,接著面臨的考驗就是傷口癒合所增生的疤痕,以2至3度燒傷者有80%的機率會長出肥厚疤痕,當新生的疤痕若沒有受到良好照護,就有可能對受傷部位造成影響;屏東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陳進茂指出,這時就可利用簡易的居家復健運動,幫助伸展僵硬的肌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乳癌患者都會疑慮是否要切除乳房,甚至能不能保住外觀,其實目前微整形重建手術已成熟,都能解決類似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更引進術中放射治療,能同步完成開刀、重建、放療,免除患者痛苦外,也能減少後遺症出現。 通常一般乳癌的完整療程,做完保留手術後,仍需接受30至3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