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球每3秒新增1位失智患者 專家破除3大迷思

全球每3秒新增1位失智患者 專家破除3大迷思

【NOW健康 詹舒婷/台中報導】創作國畫系列作品的蘇惠美,今年71歲,退休前是國小代課老師。幾年前,她開始會忘記每天必經的道路、穿錯襪子,甚至料理時直接用手撈麵,好幾次被燙傷。

 

8年前在家人陪同就醫下,她被診斷為輕度阿茲海默症,這讓她難以接受和沮喪,但在家人鼓勵下,持續回診,接受藥物治療,儘管已確診失智症8年,她仍活出精彩,經常參加歌唱班、畫畫班,更成為1位國畫高手。

 

全球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者,台灣失智症患者超過28萬人,到了2065年,失智症患者恐接近90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提出國人失智3大迷思:

 

(一) 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到失智症:其實年輕人也可能失智。

 

(二)失智就是呆呆的、遲鈍的,認為是老年人才可能失智:但其實不然,失智症也分等級,許多民眾對於失智仍停留在重度失智狀態,在過去稱之為「癡呆」。

 

(三)以為失智就失去了能力:其實罹患失智,還是能保有許多能力,蘇惠美就是最好例子,她是輕度失智者,但仍可教導民眾水墨畫。失智者能做的,比一般人想像還要多。

 

賴德仁表示,平常行動俐落、說話流利、表情靈活,模樣看起來聰明不見得就沒有失智,現在醫療進步,失智症可在極輕度時就發現並診斷治療,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延緩惡化,讓輕度失智者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甚至繼續工作。

 

蘇惠美在失智者創作巡迴展記者會上表示,希望透過自身經驗讓大眾看到失智者的心聲與能力,並鼓勵更多失智朋友積極正向的生活,只要勇敢面對、積極維持、定期回診,還是能有很多超乎想像的能力。

 

期盼政府、民間團體及企業能夠攜手合作,讓失智症家庭就近找到服務資源,於社區安心生活,打破社會大眾對失智者的迷思,共創失智友善台灣。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高血壓病人可別輕忽血壓上升,除了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外,也會造成腎病變,根據統計,腎炎及腎病變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腎臟內科劉文勝醫師表示,高血壓也會影響腎臟硬化的機率,俗稱「高血壓腎硬化症」,若不好好治療,最後可能需要洗腎。 人體就像一個插頭一樣,若是把2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子宮頸抹片檢查正常,就不會得子宮癌症嗎?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陳思宇醫師表示,臨床上有多位婦女,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皆正常,但卻檢查出子宮內膜癌,呼籲婆婆媽媽們有停經後出血問題,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一名59歲的婦人,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都正常,認為不會得到子宮相關的癌症,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孕婦常擔心產後留下妊娠紋。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高達7成孕婦有妊娠紋煩惱,但產後才開始補救。皮膚科醫師強調,等到生完後再處理,肚皮往往已經布滿西瓜紋,建議懷孕3個月開始塗抹護膚保養品,針對下腹部、大腿內外側、腰部最容易產生妊娠紋的部位,每天早晚加強保養,可預防生成。開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最近早晚溫差大,免疫力較低的小朋友容易感冒而咳嗽,症狀約一星期好轉;不過,若久咳不癒可要留意!醫師提醒,小朋友出現咳嗽症狀,如果持續超過3星期以上、清晨及夜晚特別嚴重,甚至深呼吸有咻咻的喘鳴聲,可能是罹患了氣喘。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感冒是造成小朋友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