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易發生眼疾症狀 視力模糊應盡早就醫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易發生眼疾症狀 視力模糊應盡早就醫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一名32歲女性因左眼急性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前往眼科門診求診。醫師為她進行散瞳間接眼底鏡檢查後,發現左眼視網膜周邊裂孔合併局部玻璃體出血,因此安排她接受視網膜周邊裂孔雷射治療,並觀察一周。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具共病風險 好發於年輕女性


女子於隔周回診時,左眼視力及飛蚊症皆有改善,周邊裂孔雷射治療良好,但發現疑似視網膜血管炎。詢問病史後才得知,因全身性紅斑狼瘡正在接受治療,醫師進一步為她安排視網膜螢光血管攝影,做視網膜斷層掃描檢查,才查出雙眼皆有視網膜血管炎及黃斑部病變。


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表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為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14到40歲年輕女性,男女比約1比10。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具有全身性共病風險,如眼睛、皮膚、心血管、腦神經、骨關節、新陳代謝、腎臟泌尿系統、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免疫系統等。


廖士傑指出,約有15%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會發生眼部症狀,症狀為視力模糊、畏光、乾澀、刺痛、異物感、流淚等情形,眼部疾病主要以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為主,其他如眼瞼炎、結膜炎、白內障、虹彩炎、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神經病變等亦可能發生。


患者應杜絕光害 才能有效避免黃斑部病變


治療方面,若想緩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生在眼部症狀,首先針對乾眼症進行治療,輔以使用眼睛局部或全身性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治療及眼部視網膜雷射治療,黃斑部血管強化劑治療。


廖士傑提醒,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要杜絕光害,審慎用藥,才能有效避免黃斑部病變,平日要注意眼睛的保養,避免長時間用眼,並留意視力、眼壓問題,除了定期視網膜檢查,倘出現視力模糊的狀況,更建議提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國產糖尿病控制藥「柔醣錠」限期回收 食藥署說明原因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齡社會挑戰來臨 台灣拜耳創新獎懸賞創意根據國發會統計數據顯示,台灣老年人口今年將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不僅將對社會及經濟帶來衝擊,也喚醒大眾對人口老化議題的重視與關心。有鑒於此,台灣拜耳舉辦拜耳創新獎,設立總獎金30萬,號召全國大專院校學子,鼓勵年輕人激發創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食安又有新政策!繼前年推出中式外燴事先報備接受稽查之後,臺北市衛生局再預告今年3月提供西式冷盤、壽司、沙拉、西點等餐點的外燴業者,應事先報備;5月將加碼推出夜市專屬「食品安全微笑標章」,針對「食材溯源追蹤」、「人員衛生」、「製作環境衛生」及「病媒防治」等4大面向,設計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到秋冬季節,皮膚總是出現不少毛病,皮膚科湧現求診病患,過半數都是為了乾癢問題而來。有時又乾又癢,甚至會抓癢抓到皮膚紅腫、脫屑!雖然覺得不是大毛病,但不適症狀反覆發生,已造成生活上的困擾。究竟該如何保養皮膚,才能讓乾癢不上門呢?長者、乾性皮膚患者 冬季恐加重皮膚症狀成大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有位50歲楊小姐,是名美髮師,天天站著上班長達8小時,7年前開始,雙腳出現腫、脹、痛、麻的症狀,一走路就痛;就醫檢查竟發現,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經傳統治療仍無法好轉,差點需要截肢;去年,透過超音波輔助溶栓術治療,雙腳消腫復原良好。5大高危險族群 容易靜脈栓塞新光醫院周邊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