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身麻醉後出現噁心、嘔吐副作用? 醫:術前可先評估預防

全身麻醉後出現噁心 嘔吐副作用? 醫:術前可先評估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病患在接受全身麻醉後容易有術後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這時除了會使病患感到不適外,還可延長病人術後在恢復室的觀察時間,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麻醉科吳佳靜醫師指出,根據文獻記載,若無事前預防措施,約三成病人在接受全身麻醉後會發生術後噁心嘔吐,且臨床病人回饋,術後噁心嘔吐的不適感比術後疼痛更感到不適,因此如何預防術後噁心嘔吐,一直以來是麻醉照護的重要議題。

容易暈車或非吸菸者 術後容易噁心嘔吐

醫學上,造成術後噁心嘔吐的主要原因仍不清楚,目前研究顯示可能與多種周邊和中樞神經賀爾蒙路徑調節作用相關。吳佳靜醫師表示,過去臨床研究也發現,女性、容易暈車、非吸菸者等或使用吸入性麻醉劑、全身麻醉時間過長,以及手術的方式都有可能埋下術後噁心嘔吐的危險因子,因此在術前麻醉評估時,麻醉醫師會先評估相關因素來衡量病人術後是否可能有噁心嘔吐的情況發生,適時地提供預防措施。

術後易噁心嘔吐高風險者 可採多重模式治療

吳佳靜醫師說明,通常可分為低度風險族群、中度風險族群以及高度風險族群,其中除了低度風險族群不需特別預防措施,若為中度風險族群,則可採取單一藥物來預防,但若為高度風險族群,文線上建議應採取多重模式治療方式來預防,包括使用皮質類固醇,合併手術結束前給予適當藥物,以減緩術後噁心嘔吐的現象。

患者接受術前麻醉評估前 應告知病史及手術經驗

此外,手術方式若能以區域麻醉方式進行,也會盡量不選擇全身麻醉,若必須進行全身麻醉,也可考慮採用全靜脈麻醉,術後疼痛控制若操作許可,可選擇區域神經止痛取代或降低傳統鴉片類藥物止痛劑量,都有助降低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率。吳佳靜醫師強調,患者在接受術前麻醉評估時,應詳細告知自己的相關病史與過去手術麻醉經驗,也可多與醫師討論術後噁心、嘔吐的處理方式,以降低術後的不適感。

【延伸閱讀】

全身麻醉出現過敏性休克險喪命 心血管監視儀化險為夷

普渡供品全下肚 上班族宿便2公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春夏時分是花粉散佈的季節,加上時而有寒流報到,氣溫忽高忽低,都是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促發因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明安表示,過敏性鼻炎和氣喘患者通常都自知各別的敏感物質,應攜帶口罩或做好保暖,若氣喘反覆發作,支氣管恐成為不可回復的「硬橡皮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3C產品崛起,市面上充斥著許多相關產品,而閱讀的書籍,從傳統的印刷書漸漸變成電子書。電子書不占空間且攜帶方便,且孩子容易被3C產品的聲光與畫面所吸引。美國研究指出,在親子互動中,印刷書較易使親子在共讀時,將重點放在故事本身,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有較多幫助。電子和實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6歲吳姓小弟,因發燒伴隨嘔吐、腹痛等症狀,來到兒科門診就醫。經過醫師理學檢查,眼白明顯偏黃略有黃疸徵兆,而且沒有下痢狀況,立即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是膽囊囊腫。診治該案例的樂生療養院兒科醫師張瑩雯表示,膽道囊腫是膽道有一段擴大形成囊腫,需立即醫療處置。兒童腹痛 小...

閱讀詳情 »

文 / 《經理人月刊》張良姿 說到健康,除了運動,維持身體機能的飲食更不容忽視。至於怎麼吃才對身體有益? 《這樣吃,會變有錢》提及,成功人士認為,每天順暢排便,血液得到淨化,身體就不容易疲勞,頭腦也會變清楚。 因此他們會吃發酵食品(如味噌、起司、優格等)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豆穀類、蔬菜、菇類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