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兩姊妹同罹「這癌」 遵循治療存活率達9成

兩姊妹同罹「這癌」 遵循治療存活率達9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國三的女學生發現脖子單側異常突起,就醫檢查發現是甲狀腺結節,進一步穿刺後確診為惡性腫瘤。由於部分甲狀腺癌與遺傳有關,醫師建議父母及雙胞胎妹妹接受甲狀腺檢查,沒想到意外揪出妹妹也有甲狀腺癌,所幸兩姊妹及早發現與治療,手術切除腫瘤後復原良好,僅需定期回診追蹤。

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 良好治療預後佳

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鄭世平指出,甲狀腺結節實屬常見,可分為良性及惡性,良性結節大多不切除,僅需定期追蹤;若確診為惡性結節(又稱甲狀腺癌)則以手術治療為主。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男女罹患比例約為1:4,但甲狀腺癌是預後良好之癌症,非第四期之患者10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呼籲病友遵循治療。

甲狀腺位置近聲帶 輔以神經監測治療更準確

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附近,其位置靠近聲帶,因此不論何種手術方式都有可能傷及控制聲帶的喉返神經,造成術後聲音嘶啞等後遺症。鄭世平說,手術的經驗與技術是降低神經傷害的重要因素;不過,為避免不必要的神經傷害,甲狀腺手術搭配神經監測儀的應用在國內已經十分普及,可協助醫師更準確地避開神經並將腫瘤完全清除。

降低神經損傷風險 這三大類患者宜使用

鄭世平醫師補充,此系統能清楚判斷神經及血管、確認神經的功能性,但需自費使用,臨床上建議以下三類型患者需輔以使用:甲狀腺癌症疑似有周圍組織侵犯者、曾接受頸部手術恐有組織沾黏者、腫瘤過大壓迫或改變正常解剖構造者。若患者經濟能力許可,與主治醫師討論,於術中搭配使用,可降低神經損傷風險。

暴露輻射、家族史者 應留意甲狀腺疾病

鄭世平醫師提到,目前甲狀腺癌罹病原因不明,有家族史之民眾,或曾經暴露於輻射線環境者,有較高的罹癌風險,建議多留意甲狀腺疾病,若發現脖子附近有腫塊或看起來腫大時,應就醫檢查與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4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醫療科技展亮出1股邁向世界新量能,臨床醫療與生技產業相互結盟,開創出有望解決人體健康重大禍害的「肥胖」。 棕色脂肪與白色脂肪很不同 粒線體扮演關鍵角色 人體脂肪可分為棕色脂肪(好脂肪)與白色脂肪(壞脂肪),棕色脂肪能產生熱能消耗葡萄糖與熱量,嬰幼兒時期在身體比率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我們的心臟每分鐘大約跳動70下,當每分鐘心跳小於60下時稱為「心跳過慢」,有些人天生心跳較慢,沒有任何不適,不需要特別治療。 但是若出現頭暈、頭痛、昏厥、無力、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神智恍惚等症狀,代表心臟輸出的血量無法滿足生理運作的需求,務必趕緊就醫。老化、心肌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0 c.c的血就能培養出肺臟組織!陽明大學從病患血液中,透過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在人體外成功培養出3D立體的肺臟類組織,這個肺臟類組織後續將移植到斑馬魚身上,解答囊腫性纖維化的病理機轉。囊腫性纖維化 病理不明難治療囊腫性纖維化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是因為CFTR...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原有強項資通訊產業,提高病房監控品質,在新冠疫情時代,降低醫療接觸機會,令院內感染風險降到最低,新光醫院展現出讓民眾更「健康」的企圖。 隔離遠端監測 面對新冠疫情發展趨勢 面對新冠肺炎未來有可能常態化,隔離遠端監測成為醫療院所的必備技術,新光醫院利用非接觸生理感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