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天泡溫泉不踩雷 一次看懂皮膚炎、毛囊炎問題

冬天就是要享受泡湯啊,特別是在溫泉資源豐富的台灣,泡湯已經成為親子休閒活動。不過,溫泉「水溫」以及「泉質」是影響皮膚的兩大關鍵,溫泉中會含有一些離子化合物,例如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等,如果泡湯不慎,有可能出現過敏、毛囊炎等皮膚狀況,以及也可能造成私密處隱憂。

冬天泡溫泉不踩雷 一次看懂皮膚炎 毛囊炎問題

泡湯好處多 先了解溫泉泉質

泡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好處,除了能暖身、驅寒外,更有不少人認為,適度泡湯對於肌膚保濕、美白有一定的助益。皮膚科醫師表示,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對於基本的皮膚生理,還有溫泉的泉質,一定要有一些基本概念,才能泡得安心又健康!否則容易出現以下皮膚問題,反而愈泡愈麻煩。

溫泉成分3大類:碳酸泉、碳酸氫鈉、硫磺泉

台灣的溫泉依據泉水內所含成分的不同,可簡單區分為:碳酸泉、碳酸氫鈉、硫磺泉3大類型。其中,碳酸泉的泉水為中性,多半分布於新竹北埔、台中谷關等地;碳酸氫鈉泉則偏鹼性,主要位於礁溪、花蓮等地。至於硫磺泉則偏酸性,分分布地則以大台北地區為主,包括台北市陽明山、北投,以及新北市的烏來、金山一帶。雖然適度浸泡有抑制特定微生物繁殖的作用,但是由於酸鹼度不同,過酸的溫泉可能對皮膚產生一些傷害。另外,新北市也擁有例如:美人湯、海底溫泉等不同的泉種,頗受遊客青睞。

皮膚科醫師盧靜怡表示,泡溫泉能加強肌膚保濕、幫助美白,其實並不完全正確,由於溫泉水中所含的微量礦物質,適度泡溫泉或可改善皮膚角質代謝,摸起來較濕潤光滑;但是,並不是指溫泉水有利肌膚鎖水、保濕。尤其如果泡溫泉不懂溫度與水質的拿捏,反而可能一不小心傷害皮膚,以下即為常見的皮膚問題:

冬天泡溫泉不踩雷 一次看懂皮膚炎 毛囊炎問題

泡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好處,除了能暖身、驅寒外,更有不少人認為,適度泡湯對於肌膚保濕、美白有一定的助益。

冬天泡溫泉不踩雷 一次看懂皮膚炎 毛囊炎問題

硫磺泉則偏酸性,分分布地則以大台北地區為主,包括台北市陽明山、北投,以及新北市的烏來、金山一帶。

【泡溫泉注意常見皮膚問題】

一、缺脂性皮膚炎

「缺脂性皮膚炎」俗稱「冬季癢」,是因為冬天氣溫下降會使血管收縮,汗腺與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變得脆弱,容易受到刺激而造成皮膚敏感。泡溫泉可能加重此問題,因為「水溫」以及「泉質」;泡熱水本身就容易去除皮脂,造成皮膚乾燥,如果是泡硫磺泉就可能更嚴重了。

缺脂性皮膚炎症狀包括肌膚乾燥粗糙,細小、白色脫屑,常在晚上發癢起來,進而出現紅斑或紅疹。嚴重時會導致較深的縱橫交錯皮膚裂紋,並滲出組織液、發炎、疼痛。

那要如何預防以及保養呢?

1.如果你有異位性皮膚炎,或者常在季節交替或是天冷時容易乾癢或濕疹,應該避免泡溫泉,或至少避免泡硫磺泉。

2.泡完溫泉後,用溫涼清水淋浴,將殘留的溫泉沖去,並擦上滋潤的乳霜,尤其是最容易乾燥的乳暈以及四肢,並且注意保暖,避免使皮膚暴露於寒冷的環境中。

3.如果皮膚已經出現發癢、紅疹症狀時,盡量避免讓毛料衣物直接接觸皮膚,並找皮膚科醫師診治。

二、溫泉性毛囊炎

溫泉性毛囊炎,是指久待在消毒不淨的溫泉、泡澡池或游泳池後,被綠膿桿菌感染,造成毛囊處一顆顆鮮紅丘疹或是膿頭,好發在穿游泳衣包覆的身體區域。當皮膚長時間處於潮濕悶熱狀態,角質浸軟,使得皮膚保護力變差,就很容易感染,尤其是免疫不全或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被感染。很熱、酸鹼值偏鹼性的溫泉水,或是浴池不常清洗、泡湯的人較多、浴池的水不夠流動時,特別容易引發此病;另外,剛除完毛或去角質後,肌膚較脆弱,也可能引發。

建議肌膚剛去完角質或除完毛後,至少應給肌膚修復3天以上,並盡量選擇有定期檢測消毒的溫泉池,來確保您的安全。

冬天泡溫泉不踩雷 一次看懂皮膚炎 毛囊炎問題

部分溫泉水的酸鹼值偏中性,甚至鹼性,長時間浸泡可能影響陰道酸鹼值,結果造成私密處容易乾燥過敏或感染。

三、私密處乾燥過敏或感染

正常陰道主要菌種為陰道乳酸桿菌,使陰道的酸鹼值約介於4-4.5,使陰道維持在酸性狀態,可以防止致病菌滋長。由於女性容易手腳冰冷,到了秋冬,許多女性習慣泡湯,但部分溫泉水的酸鹼值偏中性,甚至鹼性,長時間浸泡可能影響陰道酸鹼值,結果造成私密處容易乾燥過敏或感染。

私密肌的皮膚細嫩脆弱,更應加強潤澤。建議泡湯完最好使用弱酸性洗劑清潔,維持陰道酸鹼值,再使用溫和不刺激,且不含香料、酒精的乳液保養外陰部,現在也有私密處專用的保養凝膠可以舒緩乾癢加強潤澤。若私密處已經有搔癢、發炎、感染跡象,建議就醫診治,不要隨便使用成藥消毒,以免加重病情。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2/702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美味的秋蟹季來臨!許多饕客早已做足準備享用螃蟹大餐,但甲殼類海鮮尤其是螃蟹,對於易敏體質的族群來說,若不忌口容易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皮膚出現紅疹凸起,嚴重更可能導致休克!這是因為螃蟹富含易導致過敏的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或是海鮮裡的組胺酸(Histidi...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醫師,我的頭好暈,感覺整間房子與周遭事物都在旋轉……」這是許多患者看診時描述的症狀,臨床上眩暈症狀很常見,但梅尼爾氏症不只眩暈發作時猶如天旋地轉,若加上耳鳴、耳悶、耳脹等,更是特別難受。 梅尼爾氏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人因為工作壓力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心跳異常加速很可能是危險疾病的預兆!埼玉醫科大學綜合醫療中心急救科教授輿水健治醫學博士說,雖然知道脈搏加速是因為緊張或壓力,但若經過休息或是夜晚就寢前,心臟又開始加速跳動,代表身體可能潛藏著危險的疾病,必須多加留意。一出狀況很可能會攸關性命,因此必須從平常定時接受健康檢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痛到想撞牆、剖開腦袋」依流行病學推估,全台高達200萬人偏頭痛,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誘發因素包含壓力、遺傳、飲食、睡眠、環境等,甚至有人痛到在地上打滾,至醫院掛急診,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部立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表示,疫情期間,長期緊盯螢幕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