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出現腎結石 恐和平時服藥有關

出現腎結石 恐和平時服藥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臨床上,結石的患者,多是在痛到不行的時候就診才發現病症,其實出現結石多和飲食息息相關;藥師陳佳玲指出,不只飲食攝取,就連平時服用的藥物恐都會埋下結石的危險因子。
部分藥品易改變尿液酸鹼值 恐生結石
腎結石一旦發病恐痛死人,尤其結石生成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患者初期多難以察覺;陳佳玲說,因此除了平時飲食上應多加注意外,像是部分藥品容易使尿液的酸鹼值改變,造成結晶體,進而促使結石產生,服用時就應多加小心。
治療青光眼藥物 容易演變結石
藥師陳佳玲進一步說明,包括常用於青光眼、水腫、高山症等病症的抑制劑,以及治療癲癇、偏頭痛的Topiramate等,都屬於容易導致結石的藥品,另外像是用於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鉀通道阻斷劑、用於降血壓的保鉀利尿劑,或是用於愛滋病特殊療法的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療法都應特別小心。
避免腎結石出現,除了注意服用藥品部份,也因遵守正確的飲食控制和水分攝取;陳佳玲提醒,若有長期服用相關藥物,加上本身有結石問題,建議可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問,了解是否需調整藥品,正確使用藥物,才能避免影響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8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止痛藥使用普遍,頭痛、發燒、關節痠痛及生理痛時都會服用來減緩不適。近日媒體報導,法國研究發現,最常使用的止痛藥「布洛分」(Ibuprofen),可能會產生體內性腺機能減退,男性不孕風險增加。南投醫院提醒,止痛藥雖隨手可得,服用前仍應諮詢醫師、藥師等專業醫療人員。布洛分影響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根據105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光是慢性疾病(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死亡人數,就已占總死亡人數的63.8%。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107年1月27日起,將提供95場免費千元整合性健康篩檢,凡符合成人健檢及四大癌症篩檢資格之民眾,皆可參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有位穆小弟去年10月出生後,出現食慾差、水腫、低血糖等症狀,住院檢查發現,罹患罕病「新生兒血鐵沉積症」,造成猛爆性肝臟衰竭,進行肝臟移植是唯一的治癒方式;在成大、北榮團隊合作下,成功完成出生52天、體重僅4公斤的新生兒活體換肝手術,也創下全台首例。新生兒血鐵沉積症 致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AI醫療服務聊天機器人誕生!萬芳醫院與宏達電HTC DeepQ健康醫療事業部攜手合作,打造國內第一個人工智慧醫療服務聊天機器人「萬小芳」,去年12月初,已在台灣醫療科技展首度亮相,即驚艷全場;該院醫師更是發現,「萬小芳」真是好幫手。人工智慧醫療 共創醫病雙贏根據萬芳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