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出生腦缺氧致吞嚥困難 醫:積極治療能治好

出生腦缺氧致吞嚥困難 醫:積極治療能治好

吳太太因妊娠高血壓,懷胎七個月緊急剖腹產下「承承」,過程中承承因腦部缺氧,造成吞嚥障礙,但全家人都樂觀面對,帶著他安排語言治療、學習鼻胃管照護,並在10個月大開始學習吞嚥。現在承承已經2歲,日前看到孩子努力吞下第一口食物的模樣,讓媽媽相當感動。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教授指出,吞嚥和進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有些孩子因神經性因素、結構性因素或功能性因素形成吞嚥功能障礙,食物從嘴巴移動到胃部的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進食與吞嚥動作發生困難,以致於食物吞不下去、無法吸收足夠營養,進而影響發育。

經過無數次練習 母:感動難以言喻
王亭貴理事長表示,6月是國際吞嚥困難意識月,期待藉由承承的故事,以及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舉辦的徵文活動,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吞嚥障礙、關心吞嚥障礙」。

吳太太分享照顧承承心路歷程,雖然因懷孕生產過程不順,導致孩子起步比一般人辛苦,但全家人並不洩氣,擦乾眼淚陪伴承承踏上漫漫復健路。一開始學習鼻胃管照護並配合到宅語言治療師的指導,從簡單的口腔按摩,練習舌頭動作,到誘發吞嚥反射,經過無數次的練習,直到看著承承小口、慢慢地吞下第一口食物,內心感動難以言喻,她表示「雖然承承比較慢,但承承很努力!」

口咽喉構造發育異常 也會吞嚥障礙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周立偉醫師表示,「神經性因素」包括腦部損傷、遺傳代謝問題、特殊症候群、罕見疾病等,會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異常,以承承為例,因出生時腦部缺氧,影響神經肌肉控制,造成吞嚥相關肌肉無力、呼吸吞嚥動作不協調,也無法順利啟動吞嚥反射,才導致吞嚥障礙。

「結構性因素」主要是口、咽、喉構造發育異常引起,如喉頭軟化症、唇顎裂、食道狹窄、胃食道逆流等;「功能性因素」是指有些嬰幼兒神經發展及結構正常,但因口腔動作功能發展尚未成熟,伴隨呼吸功能異常,使得吸吮、吞嚥時容易造成嗆奶。

積極與語言治療師配合 一定可改善
語言治療師陳子雲也強調,嬰幼兒吞嚥障礙治療以協助寶寶建立由口進食攝取足夠營養為目標,藉以減少照護者餵食的費力程度,與降低嗆入呼吸道的危險。例如承承因腦部損傷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的異常,需先透過鼻胃管進食,漸漸地調整為從口進食,再進一步指導家長如何教導孩子認知、理解指令和物品指認的概念,只要家長積極與語言治療師配合,孩子一定能愈吃愈好!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肺腺癌標靶藥納健保 晚期基因突變肺癌延命希望

晚期腎癌治療的福音 新標靶納健保

氣喘治療新進展!生物製劑:嚴重性氣喘的標靶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我罹患了被醫生宣告只剩下三個月壽命的胰臟癌,癌細胞三個月就消失了。」 「異位性皮膚炎當場就止癢,持續做沒多久,皮膚就變漂亮了。」 「解決了長年困擾我的視力不佳問題,現在不需要戴眼鏡了。」 開業超過半世紀以來,我聽過無數這樣的好消息。此外還有腰痛、頭痛、坐骨神經痛、牙痛、肩膀痠痛等各種疼痛消失,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還在吞膠囊保養身體嗎?生活忙碌的現代人,日常飲食總是不均衡,常會準備瓶瓶罐罐的保健品;事實上,目前最新的保養觀念,可透過食用機能性抗氧化食品,讓保健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英國千人研究臨床實驗證實 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團隊針對50至65歲、共3000名受試者的進行臨床實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春節將至,家家戶戶必採買的糖果有些什麼好選擇呢?營養師建議您,能夠滋潤喉嚨,又能應景的機能性喉糖是個一兼二顧的好選擇喔! 農曆春節前後是流感及過敏的好發期,只要冷風一吹,很多人就會喉嚨癢,深怕染上流感;加上PM2.5空氣污染所引起的呼吸道過敏的人也越來越多,過敏幾乎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為鼓勵更多與癌奮戰的朋友,使其能揮別恐懼,更有力量與癌同行,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羅氏大藥廠所舉辦的第6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即日起收件至2月3日,歡迎癌友、家屬與醫療團隊以「癌症送我的禮物」為精神拍攝並報名參賽,爭取首獎2萬元。 子宮內膜癌病友用照片與癌對話 10年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