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切除大腦病變源頭 癲癇手術改變人生

切除大腦病變源頭 癲癇手術改變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每個工作只做一個月」,這是頑固性癲癇病患經常面臨的謀職困境,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林俊甫指出,一個外表好好的人在試用期第一個月,被老闆看到癲癇發作,通常會聽到這句話「你這樣子我不敢用你」,只好下個月重新找工作,至於求學過程遭遇的歧視排擠更不在話下。 

台灣大約有20萬個癲癇病患,以藥物控制病情占大多數,當2種以上的藥物使用兩年,仍然一年內有6到12次大發作或昏迷,平均一個多月一次,這就是頑固性癲癇,當病人來到林俊甫診間時,都有領取身心障礙手冊的資格,癲癇發作引起跌倒受傷、交通意外、煮飯燙到等狀況不斷,長期心情鬱悶,身心都受苦。

術前評估術後追蹤 求學謀職不再漏電

不過,手術卻能改變人生,小曹(化名)去年帶著新婚妻子從中國大陸來台灣度蜜月,順道來台北榮總給林俊甫送上喜餅,他是手術成效的最佳見證之一。

三年前,林俊甫見到的小曹是個一事無成的28歲年輕人,他自從10歲左右發病,不知道換了多少藥物、找了無數醫師,病情仍是積重難返,曹父打聽到台灣國際醫療服務,決定帶著小曹來台北榮總動手術。

林俊甫說,小曹的癲癇病灶在大腦顳葉,但頭皮電極卻揪不出具體位置,醫療團隊評估決定兩階段的手術,第一階段打開頭骨和腦膜,直接把感應電極貼著腦皮質,排除肌肉及眼球的生物電波干擾,直接監測癲癇波,一、兩天後終於確認異常放電的部位,第二階段才推進手術房花了十多個小時切除壞掉的顳葉。

林俊甫形容,顳葉切除術就是「將大腦漏電的源頭直接切掉」,估計有2成的病患適用這項手術。小曹前後往院三個多星期,返回大陸之後,癲癇不再發作,陸陸續續捎來消息說,找到工作了,交到女朋友了,然後結婚了……。林俊甫吃到小曹的喜餅,期待明後年說不定能夠吃到紅蛋。

無法開刀的病人 深腦部電刺激術是未來趨勢

類似小曹的案例鼓舞病患勇氣,不過,有些案例的病灶緊貼著視力、語言、運動等區域,要一邊開刀一邊評估,執刀醫師避開重要功能部位,就像在「夾縫中前進」,病人最擔心的是開完刀喪失記憶。

手術難免有風險,林俊甫強調,事前需要詢問病史及完整的檢驗評估,尤其是連續監測腦波定位病灶,在決定開刀後,務必配合醫療團隊調整藥物,術後也不可自行停藥,一般來說,術後三個月的復健追蹤,記憶無損、語言功能也都能恢復。

林俊甫也安慰目前無法開刀的病人別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深腦部電刺激術」是在患者丘腦植入電極導線,前胸埋入電子節律器,這種尖端醫材能像點穴一般制止癲癇波傳導,未來極具治療潛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0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民眾防疫呆在家,少活動、久坐臥或久站的人就要小心了,因為可能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就是其中一種。靜脈血栓栓塞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單側大腿有痠痛腫脹的問題,若錯過黃金治療期,嚴重者有可能導致截肢或身亡。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柯博仁醫師形容,到中午、下午以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雖然全球疫情侵襲,不過2020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0)22日將在台灣如期舉辦,且將以全新「實體在線」(Online + Live)盛大舉辦,將是疫情期間亞洲第一個全球性的大型生技國際會議。其中參展的國內知名藥廠董事長李芳裕分享抗細菌、黴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1歲的陳姓運將,兩年前因視力模糊、眼前有黑影等症狀就醫,才發現罹患糖尿病,併發黃斑部水腫。因為視力出狀況,看不清楚路名及交通號誌,開計程車常常走錯路,增加乘客糾紛,導致需要短期停業。收治個案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副部長黃奕修醫師說,陳先生一開始以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治療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保養通路上,除斑、褪斑的產品一直是最暢銷的商品之一,可見得斑真的是女性美麗的心頭大患, 要預防斑點形成,必須要知己知彼,才能夠有效對抗。為什麼有的人容易長斑,有些人卻不容易長斑呢?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斑的形成有個人體質以及家族遺傳體質的影響,不過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