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前幾天芸芸在住宅區裡和幾個媽媽聊天,其中一個媽媽得意的說,家裡寶寶都沒有經歷爬行,已經學會走路了,老人們都說這樣的孩子更聰明、發育的更好呢。

唉,每個媽媽都覺得自己孩子會是最聰明的,但不經歷爬行就直接學走路,對寶寶真的沒有益處啊。

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寶寶正常的發育順序為:3個月把頭抬起來,6~7個月會坐,8個月會爬,9個月會站立,1歲會行走,其中爬行是寶寶從仰臥到直立行走的關鍵環節。

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爬行的好處:

爬行可以鍛鍊、調節寶寶的全身肌肉,使身體姿勢更加協調。通過爬行,寶寶經常活動四肢,促進感官和智力的發育,反應和協調能力都會比沒有經過爬行的寶寶要強。

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如果寶寶沒有經歷爬行,直接進入走路環節,不僅會使平衡能力大大降低,四肢不協調,在以後也可能會出現脾氣異常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如何鍛鍊寶寶爬行:

寶寶六個多月時,媽媽就可以教給寶寶腹部著地的爬行姿勢,用手和胳膊肘作為支撐,雙腳交替向後蹬,身體就可以爬動了。

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寶寶太「懶」不願意爬行,媽媽可以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離他較遠的地方,然後用手推著寶寶的雙腳,促使他向前爬行。

學會用腹部爬行後,媽媽就要訓練寶寶腹部離開地面,用四肢爬行了。在訓練過程中,媽媽不要過於心急,要知道每個成長階段都需要過程,多給寶寶練習的空間,讓寶寶多爬,以後學習走路才會走的越穩越好。

本文引用自 今日頭條

本站即時熱門文章!!

絕對值得一看!!!▼

從男人身上「這個地方」,就能一眼看出他是否「腎虛」!!千萬要注意!!

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死侍」中的天使,竟然來頭那麼大!!而且私底下的她,超美又性感!!

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這隻黃金獵犬寶寶因為牙齒長歪得戴矯正牙套,當他張開嘴幫露出牙套的呆模樣真的可愛死人了!

別再聽老人言了,寶寶還不會「這件事」時,就不要急著學走路!!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日前全台疫情進入社區感染情況相當嚴峻,許多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染疫,民眾感染新冠病毒後,西醫常見施以抗生素、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除西藥治療之外,因應COVID-19疫情需要,台灣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也經由科學臨床驗證研發出「臺灣清冠1號濃縮製劑」,衛生福利部已於5月同意其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疫情期間若有發燒症狀,都會特別緊張,尤其許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幼兒發燒,家長更是緊張。王翊錞中醫師提醒,家中有幼兒的話,共食要特別注意,一些病毒是經由口水傳染,可能引發高燒,例如疱疹性齒齦炎、玫瑰疹、扁桃腺腫痛化膿等常見疾病,都可能造成發燒。家長若習慣和孩子你一口、我一口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自2019年底開始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部分新冠疫苗與中風有關。兩位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北榮神經內科腦血管科主任李怡慧與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紀乃方,分享照護過COVID-19患者,以及COVID-19疫苗罕見引起的腦靜脈栓塞型中風,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3歲的勇哥(化名)平時從事藍領工作,育有一雙子女的他更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某天下班回家,突然感覺雙腿無力跌坐地上,想要撐起身子發現下半身一點知覺都沒有,家人見狀後緊急將他送往急診。一開始都以為是工作上出力不慎造成脊椎受傷,沒想到經過抽血及其他相關檢查後發現,他的攝護腺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