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再讓血壓計爆表 高血壓的認知與預防

別再讓血壓計爆表 高血壓的認知與預防

談到高血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除了癌症以外,三高大概是最廣被認知且提防的,而三高最恐怖的並非是短時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而是如溫水煮青蛙般的慢慢加重對身體的危害,甚至最後奪人性命。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表示,或許是天性使然,許多人對於緩慢造成的危害沒什麼警覺,往往在高血壓的初期並不太在意,一旦嚴重到出現併發症,如心肌梗塞、中風時,卻為時已晚,其實預防高血壓並不難,最難的就是走出第一步開始執行而已。

 

別再讓血壓計爆表 高血壓的認知與預防

 

要了解如何預防高血壓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高血壓如何定義,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說明:

1. 正常成人血壓: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2. 前期高血壓:收縮壓值達到120-139mmHg、舒張壓達到80-89mmHg,這時候就應注意自身狀況,做好對高血壓的預防

3. 第一級高血壓:收縮壓達到140-159mmHg、舒張壓達到90-99mmHg

4. 第二級高血壓:收縮壓>160mmHg、舒張壓>100mmHg

 

當然越高一級的高血壓對身體的危害以及併發症等致命風險也越高。若在家中測量血壓時,兩次或兩次以上平均值超過135/85mmHg,則需注意可能已有高血壓,建議盡快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高血壓是否有什麼症狀?可以察覺自身的異常嗎?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解釋初期的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少部分的人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疲倦、冒汗、心悸、面色潮紅等症狀,通常到有器官功能受損才會被察覺,此時可能已經造成器官功能不可逆的傷害,也因此高血壓被稱為「無形殺手」,除了嚴重時造成的症狀以外,高血壓若放任不治療或控制不良,急症的併發率會增加5-7%,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高血壓腦病、腦出血等。

 

因此平常就須注意預防高血壓,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提醒,尤其是高齡、肥胖、有家族病史、習慣高鈉飲食(重口味飲食)、酗酒、腎功能不佳等高風險族群,平時一定要多注意自身血壓狀況,定期測量血壓,一旦發現有問題應盡速就醫。

 

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建議,平日就應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現在不僅血壓計購買方便,許多如藥局、便利商店或者公家機構,都備有血壓計可供民眾使用,因此在血壓的監測上並不困難,飲食上多注意避免高鹽、高油、高糖份的食物,尤其是精緻澱粉、油炸類、醃製食品等,同時也要注意濃茶與濃咖啡不要攝取過多,最重要的當然是避免肥胖,控制體重絕對是遠離三高的不二法門。而營養素或保健品的部分,則可考慮攝取魚油、納豆激酶、輔酶Q10、大蒜素等,有助於預防高血壓,幫助血管健康,最後歐宗融藥師提醒,如有量血壓血壓用藥或是想進一步瞭解高血壓預防,都可以至藥局諮詢藥師。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歐宗融藥師

 

延伸閱讀:

【低溫危機三高患者準備好了嗎? 定期量測不可少!】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5951

【冬令進補就怕熱量補過頭 補充營養素這樣做更有效!】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5945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別再讓血壓計爆表 高血壓的認知與預防

相關推薦

彙整編輯/春霓、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 一名59歲的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近日視力逐漸惡化,並前往雙和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患者的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也罹患了「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

閱讀詳情 »

許多人都聞肝癌、肝硬化色變,然而肝臟沒有痛覺,往往出問題時已經非常嚴重了。如何提早發現,早期診斷是個很困難的課題。每日健康今日特別訪問到國泰醫院的張睿欣醫師幫我們解說,面對肝臟問題,要注意什麼?   肝臟最大的問題還是肝炎 無論是肝癌還是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還是最重要的原因,而病毒性肝炎,...

閱讀詳情 »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一個人的腦容量就那麼大,需記在心頭的事卻特別多、總忙得不可開交,時常讓腦力過勞。」當繁忙過後,伴隨忘東忘西的症狀出現,是惹上『失智症』塵埃?汾陽中醫診所院長 郭威均中醫師指出,若熬夜,加上後半段失眠,腎經、腎氣皆虧損嚴重,精神無法集中,常靠喝杯濃咖啡提神。對...

閱讀詳情 »

高溫炎夏即將來臨,該如何預防食品中毒?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提醒,除了留意食材鮮度與存放環境外,在食材料理上也須特別留意將生熟食分別處理,尤其居家烹調時最好準備至少兩套砧板、刀具,以免病菌交叉感染!  為了保障飲食安全,「生熟食分開處理」是許多食品安全準則的基本要求,即便是居家烹調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