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卵巢癌化療一定掉頭髮? 婦癌名醫「顛覆」你的舊觀念

▲化療掉髮動搖治療信心,真的無法避免嗎?國內婦癌名醫王毓淇破解魔咒。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化療一定會掉頭髮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一直是國內女性卵巢癌患者被迫面臨的處境,尤其最新統計顯示,國內卵巢癌有年輕化趨勢,多達三分之一患者不到50歲,罹癌的心理衝擊之外,治療帶來掉髮、手麻手痛的末梢神經異常等副作用,更影響人際及自信心,甚至有年輕女性為此拒絕治療,但醫師強調,受惠新藥進步,現在化療有更多選擇,已打破治療期間掉髮的魔咒。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依序是台灣三大常見婦癌,但隨著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疫苗普及,子宮頸癌人數已經出現下降,取而代之的,素有「沈默的殺手」之稱的卵巢癌,威脅越來越大。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王毓淇指出,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光是2018年國人女性罹患卵巢癌人數就有1557人、死亡624人,問題在於,相較於子宮內膜癌會明顯不正常出血,8成都能夠被早期發現,卵巢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臨床有4成5的台灣患者一確診就是晚期,美國比例更高達到7成5,死亡率高、復發率更高。

美國數據即顯示,過去30年來,卵巢癌的5年存活率,僅僅從30%些微提升到45%;另一方面,王毓淇感嘆,復發率亦高得嚇人,第一、二期有7成,第三、四期更達9成,即使接受完整治療者,平均10到15個月後就會復發,且二度、三度甚至四度復發者,大有人在,「幾乎一輩子脫離不了」卵巢癌陰影。

在台灣,與多數癌症相同,卵巢癌也有年輕化趨勢,最新統計數字,好發年齡中位數落在50歲,且多達三分之一患者是不到50歲的年輕族群,彩色人生瞬間變成黑白。

王毓淇表示,治療卵巢癌手術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唯有把腫瘤減積到小於1公分以下,或完全沒有殘塊,才有機會提高存活率,緊接著就是輔助性化療登場,他以「空軍轟炸後收拾戰場」比喻,化療扮演的正是力阻癌細胞死灰復燃的關鍵角色。不過,目前標準治療用的鉑金類、紫杉醇類、小紅莓類藥物,有累積性的副作用,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之外,掉髮、末稍神經異常(手腳麻木、刺痛)更常叫患者卻步。

王毓淇直言,對於多數年輕女性而言,光是要重新整理罹癌後的沮喪心情,勇敢面對死亡陰影,已非易事,幾乎不能接受要再理個光頭,淪為最後一根稻草,臨床就有人因此變逃兵,中斷治療,但這些副作用其實有辦法避免。

除了善用止吐、止痛藥物,王毓淇強調,受惠藥物科技進步,化療也有新選擇了,像透過把化療藥物包覆在微脂體中的微脂體小紅莓,不但心毒性減少到十分之一,同時減少掉髮、末稍神經異常的副作用,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及治療意願。

王毓淇提醒,卵巢癌的化療選擇不再有限,只要充分跟醫師溝通討論,把握「最好療效、最少副作用」原則就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藥物。想預防卵巢癌上身,定期接受婦癌篩檢最為重要,目前醫師多會利用子宮頸抹片機會,同時給予內診、超音波等檢查,有利一舉揪出潛藏的健康殺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揭Omicron「壓倒勝」現象! 羅一鈞:台灣不縮短無症狀者隔離期

北市旅館不同樓層爆3確診!接觸者關係曝光 最先確診者已回家待4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很多人肩頸痠痛時會去抓龍按摩一下,但是如果不小心按到脖子的「死穴」,竟可能造成頸動脈剝離!另外,「落枕」引起的肩頸痠痛,除了因為睡不好,也有可能是身體的求救訊號,如果拖著不管,嚴重會肌肉萎縮、癱瘓,甚至還有可能是癌症! 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邀請專家名人,分享如何透過保健運動,找回脖...

閱讀詳情 »

《健康2.0》健康大計搭配高CP值抗癌法 癌症非絕症! 罹癌不是絕症,根據統計台灣人癌症五年存活率提升到57%,近六成的癌症病人五年後依然健康地活著! 家喻戶曉的烹飪名師梁瓊白,也從不覺得自己會跟癌症掛上等號,58歲的她確診乳癌第二期做右乳切除手術,如今她走過十年,歷經6次化療,終於擺脫復發的高危險...

閱讀詳情 »

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7-ELEVEN合作的《救救肝苦人》「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活動,邀請到八點檔「大時代」女主角同時也是87樂團鍵盤手的王瞳擔任愛心大使,王瞳表示自己的爺爺當年是屏東農會畫畫、採購以及推廣課課長,因為當時沒有影音及印刷,所以農會要教育農民預防病蟲害,只能用畫圖將害蟲畫出來,常常作畫...

閱讀詳情 »

大腸直腸癌連續11年高居國人好發癌症第一名,面對這樣的威脅,患者除了擔心能否治癒之外,最害怕的就是要裝人工肛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的陳自諒院長帶領的大腸直腸癌醫療團隊,創下了「保肛率」95%的傲人成績,高居世界之冠!許多諮詢過其他醫生認為要做人工肛門的直腸癌患者,在他手上都成功摘除腫瘤且不用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