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嬰全身脫皮、水泡如燙傷⋯醫揪細菌感染助嫩膚新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女嬰全身脫皮 水泡如燙傷⋯醫揪細菌感染助嫩膚新生

一名11月大的女嬰活潑健康,生長評估也正常,然而日前卻因突發全身紅疹、高燒40度急診就醫,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明顯上升,且關節處、眼睛、鼻梁處都發紅脫屑、甚至脫皮,有如燙傷模樣,診斷為「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進入兒科加護病房。

住院第2天開始,女嬰的皮膚皺摺處出現許多水泡,部分裂開滲出大量組織液,背部跟臉部的脫皮也更明顯,結痂出現裂痕,使女嬰疼痛哭鬧。在兒科、皮膚科和傷口護理師照護團隊悉心治療下,用2個禮拜的時間才讓女嬰恢復原有的Q彈肌膚。

金黃色葡萄菌感染,2歲以下死亡率約0.3%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吳秉昇表示,「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並不常見,美國統計指出,此疾病在2歲以下嬰幼兒的發生率為百萬分之45,死亡率則約0.3%。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人體皮膚、鼻腔黏膜內,但不一定會有皮膚症狀,一旦感染,則以毛囊炎、膿皰、蜂窩性組織炎較為常見。

吳秉昇說明,造成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是因為該細菌感染後,釋放出脫皮毒素,毒素隨著血液循環流到身體各部位,引起表皮脫落。但由於看不出造成感染的傷口在哪裡,往往要到孩子身上出現紅疹、發燒時,才會被發現。

症狀多長在眼睛周圍、鼻樑、腋下皮膚,恐二次感染
皮膚以皺摺處如:眼睛周圍、鼻梁、腋下、胯下等最常見出現症狀。吳秉昇指出,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的病程不會因為用了抗生素就立即停止,會從紅斑、脫屑、水泡、脫皮、滲出組織液到皮膚乾裂持續演進,嚴重者則會因為組織液流失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脫水;若孩子容易因疼痛不堪伸手抓搔,則會致使傷口破皮,二次感染,不得不謹慎。

醫療團隊在女嬰住院期間,除了每天抽血觀察發炎情況、以新一代的抑菌抗生素治療、每天換藥外,也在無菌被單下鋪墊水枕、關節處貼上厚砂布,在新皮長出時使用有舒緩作用的蘆薈膠,減緩小病患的不適、以及環境對皮膚的刺激。待2個禮拜後,新皮完全長出,小病患才在不留疤痕的情況下康復出院。

「一般燙傷會傷到真皮或皮下組織,留下大片傷疤,但金黃色葡萄球菌釋放的脫皮毒素只會影響表皮,所以小朋友可以復原到生病前的軟嫩肌膚。」吳秉昇提到,一般來說,罹患這個疾病,乾裂脫皮的皮膚範圍並不大,以藥膏和抗生素治療即可痊癒,該嚴重到遍及全身的個案實屬少見。且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症候群在目前無確切避免的方式,吳秉昇提醒父母,若孩子的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的紅疹、脫皮,務必帶往就醫,並配合醫師治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編譯 梁少珊你累了嗎?怎麼休息也恢復不了元氣,總是覺得疲累、睡不好也睡不飽,去給醫生診斷、檢查,結論都沒事,但這種慢性疲勞的感覺,卻很可能是身體開始發炎。健康資訊網站《Greatest》專文報導,長期生活失去平衡造成慢性疲勞,短時間難恢復,但透過改變生活型態,以及健康飲食,例如地中海飲食搭配適度運...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依據菸害防制法規定第15條第1款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他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場所全面禁止吸菸,為營造學子無菸友善的通學環境,本市於106年行政公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周邊(校門口、家長接送區及人行道)全面禁菸,違反者將處新臺幣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鍰。...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2期第二階段於昨(25)日10時起開放預約。黃偉哲市長呼籲,已於10月13日中午12時前完成意願登記且符合本期接種資格者,請於開放預約期間內至平台預約;若65至66歲長輩無法至平台預約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本市近日將陸續造冊安排接種。 衛...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還沒打到疫苗的民眾注意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宣布,再釋出BNT第一劑名額,增加開放「10月26日中午12時前意願登記BNT疫苗之30歲以上民眾(即1991年12月31(含前出生)」,可以預約接種第一劑,但預約時間只有今日下午4點到明午12點止;施打時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