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怕胰島素 新一代長效基礎胰島素獲健保給付助達標

別怕胰島素 新一代長效基礎胰島素獲健保給付助達標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衛生福利部統計,2014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五,已奪走9,845條寶貴性命,平均每小時造成1.1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更預測,未來20年全球糖尿病人數將倍增,儼然成為世界公敵!

高血糖帶來一身病 控糖不難卻常因迷思而延誤

糖尿病屬於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一旦血糖控制不好,會帶來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病變,包括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中風、心肌梗塞、下肢動脈狹窄或阻塞等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並增加醫療負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新陳代謝科陳清助醫師感嘆,血糖控制並不困難,但有部分患者卻因排斥使用胰島素而延誤治療,包括誤以為胰島素會造成失明、洗腎、截肢等錯誤觀念,但這些誤解,卻是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失敗、出現併發症的主因。

必要時儘早以胰島素治療 有效降血糖

在糖尿病的治療方式中,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必須長期注射胰島素來控制病情;但對早期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也許可透過健康的飲食、生活型態及減重等,輔以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來控制病情;但若血糖控制不佳時,就必須儘早接受胰島素治療,才能有效降低血糖值。

陳清助醫師指出,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建議糖化血色素需控制在7%以下,而當一次需合併使用3種口服藥物仍無法控制時,臨床上會建議患者應儘早使用胰島素治療。

新一代長效基礎胰島素穩糖更有效 已納入健保

陳清助醫師說明,傳統胰島素治療雖有屬於中、長效型,但注射後會有較長的高峰期,因此患者有較高的可能性發生低血糖;但隨著藥物的發展,如今已研發出新一代長效基礎胰島素,不僅作用時間更長、穩定性高,且沒有高峰期,可有效幫助糖尿病患達到平穩血糖控制的目標,此新一代長效基礎胰島素亦已於今年8月獲得全民健保正式給付,對糖尿病患不啻為一大福音。

控糖鐵三角:飲食、用藥、運動 任何改變都應諮詢醫師

糖尿病患者無論是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都必須定期做自我血糖監測,醫師也會教導患者簡單適度調控用藥劑量,來達到最理想的血糖目標。陳清助醫師特別提醒,由於血糖控制與飲食、用藥、運動都有正相關,因此,當患者有食慾不振的情形時,一定要減少藥物的使用,或回診讓醫師進一步評估藥物劑量,才能有效達到血糖控制的效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7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怎麼喝酒不傷身?(網絡圖片)  微博上有網友為愛喝酒的朋友提供了幾個小妙招,以防喝酒傷害身體。不過,也有網友跟帖說,最好把酒戒了!1、飲酒前先喝一杯牛奶,以免刺激胃黏膜。2、喝酒時要多喝白開水,以利於酒精儘快隨尿排出體外。3、喝酒不宜過快過猛。4、喝酒時多吃綠葉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余苑綺-秀場小歌后) 余苑綺2014年驚傳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之後持續一直接受治瘉, 期盼奇蹟出現! 媽媽李亞萍在節目上也透露, 女兒罹癌後,總是在一旁安慰她的余天, 其實常偷哭,還常在半夜做夢大哭流淚, 據自由時報報導,李亞萍6日在錄今晚誰當家時, 提到一向很有大哥風範的余天, 竟常...

閱讀詳情 »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想著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而癌症的發病率也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那麼膽管癌症的症狀有哪些呢?應該怎麼治療呢?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呢?病因又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半月前,劉先生突然全身皮膚發黃,緊接著是上腹部持續性疼痛,原來膽管癌已悄然來襲。醫院給...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每天一個蘋果,醫生不來找我”,但是每天吃兩個蘋果,卻讓秦女士提前衰老了十來年,一下進入了更年期。這,到底怎麼回事?!   僅僅35歲,到底什麼樣的原因提前十來年進入了“更年期”?秦女士說,“滿大街都是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