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讓肝炎惡化成肝癌 確診時間點與存活率大有關聯

別讓肝炎惡化成肝癌 確診時間點與存活率大有關聯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1歲的林先生,大約20幾歲時就已發現自己感染B型肝炎,後來長年在大陸經商,大約每半年才回台1次與家人相聚。由於工作較忙碌且時常應酬喝酒,B型肝炎未定期追蹤檢查,讓慢性肝炎轉變成肝硬化。日前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出肝臟有1處異常影像,再透過零輻射磁振造影檢查(MRI)發現該異常影像為大小約1.7公分的腫瘤,經臨床專科醫師確認為第1期肝癌,幸好發現得及時並無侵犯到其它器官。


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位居國人主要死因的第10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 造成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據調查,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感染後每5人有1人會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由於肝臟的內部幾乎沒有神經分布,只分布在表面,所以當肝臟發生異常病變或已發展到腫瘤生成時,常常無聲無息並不會造成太大不適,等到症狀出現或腫瘤壓迫到其他器官造成不適,往往已是第3甚至第4期,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引發肝癌的原因除了慢性病毒性肝炎(B型、C型肝炎)外,黃麴毒素及酗酒也是可能的原因;食品若保存方式不當容易遭受黃麴毒素汙染,被認為是肝癌致癌物之一,常見如:花生、高梁等。另外,長期過量飲酒或有酗酒習慣容易引發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除此之外,有肝癌家族史、脂肪性肝炎、肥胖、抽菸皆為危險族群。


梁程超副院長也提醒民眾,高危險族群透過定期抽血及影像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如為慢性B、 C型肝炎患者,需評估是否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可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肝癌的存活率跟發現時間有很密切的關係,可利用彩色杜普勒超音波搭配零輻射磁振造影(MRI)觀察肝臟有無異常狀態,腹部超音波是檢查肝臟健康的利器,但形成肝臟陰影有許多可能性,要搭配MRI施打肝細胞特定性顯影劑的檢查,裁示發現肝癌的最佳方法,有時病灶可能隱藏在身體深處的死角,MRI也可補足超音波掃描找不到的可疑病灶。


更多NOW健康報導
▸5大便秘成因別輕忽 調整飲食與作息逾8成可改善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 日研究: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舒/新北報導】1名3歲的張小妹,每到季節交替就出現過敏性鼻炎,早上一起床就鼻子癢、哈啾,鼻水流不停,一感冒就會發出咻咻聲,讓媽媽好心疼!根據統計,台灣每3個人就有1人是過敏體質,很多孩子換季時,揉眼睛、鼻水直流,有人甚至半夜咳到不能睡。尤其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特別大,很容易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雖曾有「亞洲四小龍」之譽,然而自民國60年退出聯合國之後,外交即因長期受打壓陷入困境,至今僅餘14個邦交國。前任行政院院長毛治國曾說,推動醫衛外交是我國展現專業軟實力和爭取國際社會認同的重要平臺,事實上,衛福部、外交部及相關單位也持續在推動台灣與國際的醫衛交流,其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這陣子地牛翻身,凌晨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更啟動國家級警報細胞簡訊,後續再接續發生規模6.1以及4.7餘震,嚇醒許多原本已熟睡的民眾。過去在921地震及南部311大地震受災的民眾,也容易也被勾起過去的恐怖記憶。 歷經心理創傷  內心焦慮調節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坐月子期間,哺育母乳,過於勞累,而寶寶只喝母乳,恐營養不夠。」這些是真的嗎?專家表示,這是錯誤迷思,事實上,哺育母乳,可提升寶寶免疫力,降低過敏及糖尿病等風險,還可減少媽媽罹患乳癌、卵巢癌機率,一舉數得。 產前參與母乳衛教課程 提高產後哺乳成功率 「新生兒出生的最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