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因工作繁忙,3餐不定經常外食,飽受胃病所苦,根據國泰健康管理2018年數據統計,結果發現,高達9成5的民眾有胃病的困擾,最常見的胃病為食道炎、胃息肉、糜爛性胃炎、逆流性食道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問題,好發年齡為40至60歲的男性。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醫師陳皇光指出,胃部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長期下來會導致病變,像萎縮性胃炎患者易引發胃癌,而長期胃酸食道逆流患者,如合併巴瑞特氏食道,食道癌機率也會提升,但民眾不必過度恐慌,透過藥物及飲食的改善,胃病根治率可達9成。
針對腸胃常見的篩檢工具為糞便潛血檢查,透過簡單的篩檢,揪出腸胃道是否有出血反應,不需飲食限制,相當方便,但糞便潛血檢查敏感度較低,有些病灶不會有出血狀況。
如有血便情形、腸胃不適症狀以及家族病史,一旦輕忽錯過黃金治療期,恐造成癌前變化,以下為簡單自我初步診斷血便的方式:(一)黑色的糞便多半是上消化道的問題,像是胃出血、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合併出血;(二)糞便帶有紅色很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例如肛門、直腸、大腸部位。各部位消化道出血皆潛藏好發的危險因子,提醒民眾應定期做腸胃篩檢,找出病灶才能對症下藥。
近年來有無痛腸胃鏡(NBI),可透過切片找出懷疑病變的部位,利用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光線波長窄頻化,比起傳統內視鏡更能觀察出微血管增生,可看到食道、胃、十二指腸部位發炎、潰瘍、癌症等病灶,直接取得組織切片病理檢查,有助於辨識體積微小的早期腫瘤,提高診斷率。
陳皇光提醒,40至60歲年齡層的男士們,應定期接受腸胃鏡檢查,尤其是應酬族,飲食上建議多選擇蒸、煮類的菜餚,炸物、肥肉、帶皮肉類、內臟類盡量避免,肉類建議1餐進食的份量以自己的掌心大小為限。
酒精是傷害胃部的一大兇手,空腹喝酒對胃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喝酒前最好先以食物墊胃,最重要的是適量飲酒,常見酒類的每日飲用上限啤酒500c.c.、葡萄酒130c.c.、威士忌40c.c.以及高粱酒28c.c.,酒精及高油脂食物代謝時會在體內產生自由基,容易導致胃病發生,要清除自由基建議多吃蔬菜及水果,每日攝取蔬菜(熟)及水果(切塊)各1.5至2.5碗,掌握正確的飲食觀念守護健康。
▲應酬族應多選擇蒸、煮類的菜餚,盡量避免炸物、肥肉、帶皮肉類、內臟類。(圖/國泰健康管理提供)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武漢肺炎】第24例感染源仍未明 日韓病例數激增旅遊疫情升高至警示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鑽石公主號包機昨(21)日晚間返台,乘客19人目前都在隔離病房,沒有發燒或呼吸道相關症狀,若2次採檢陰性將移至檢疫所,至隔離期滿14天。另外,第24例患者感染仍然不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首度鬆口,可能找不出來。韓國、日本病例數激增,旅遊疫情升高至第2級「警示(...
閱讀詳情 »講話燒聲持續三個月 婦人驚不是感冒是罹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平日沒有抽菸習慣的55歲張小姐,講話聲音沙啞持續三個多月,偶爾喝水會嗆到,可是喉嚨不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去診所看醫生吃藥,但破鑼嗓一直沒改善,婦人變得心情沮喪不愛講話,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門診,許瑛倢醫師透過內視鏡發現,張小姐右側聲帶麻痺,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甲...
閱讀詳情 »新冠疫情人心慌慌 心理師「三招」助長輩解焦慮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在台灣發生第一起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後,在其所在地的中部地區引起一番騷動,網路上大量流傳患者生前去過的地點,使得接收到相關資訊的人因此陷入惶恐不安中。有鑑於此,彰化縣諮商心理師公會特別呼籲民眾不須過度恐慌,保持穩定的心情面對疫情才是上策。 疾病不可掌控、口罩買不到 長輩易陷...
閱讀詳情 »止暈止吐治暈眩 兩腳動不停很酸痛
止暈止吐治暈眩 兩腳動不停很酸痛 暈眩是一門相當專精的學問,但涉及耳科及神經科醫學的範疇,往往是臨床醫師最愛也最害怕的疾病,愛的是這是一個常見的疾病,害怕的是不知道到造成暈眩的根本病因。 在不知道病因的情況下,有的患者會被當作「自律神經失調」來治療,因而服用抗焦慮或憂鬱劑,更造成其他嚴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