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勿劇烈搖晃安撫寶寶 小心嬰兒搖晃症候群

勿劇烈搖晃安撫寶寶 小心嬰兒搖晃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軒軒到了半夜哭鬧不休,爸爸擔心吵到鄰居,立即抱起左右搖晃,試圖安撫讓孩子入睡,沒想到軒軒卻出現嗜睡、嘔吐及意識受損的現象,經過醫師診斷是「嬰兒搖晃症」。爸爸不明白為何只是搖晃哄睡,就讓軒軒生命受威脅。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彭純芝提醒,安撫孩童可用聽音樂、對話等方法,孩子哭不一定就要用搖的。

劇烈搖晃安撫寶寶 嬰兒搖晃症恐致命

有些家長會利用拋接或旋轉方式,逗弄嬰幼兒,但這樣的遊戲對寶寶脆弱的腦部,可能會造成嚴重傷害,如蜘蛛膜下出血。尤其新手父母不瞭解「嬰兒搖晃症候群」嚴重性,若擁抱嬰兒時,無妥善支撐或過於劇烈搖晃,容易發生危險。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曾在2017年提出,嬰兒搖晃症可能是劇烈搖動嬰兒的肩膀、手臂或腿部所引起,而劇烈搖晃產生的「甩鞭效應」,會讓嬰兒顱內或眼內出血,雖然通常不會有明顯的頭部外傷,但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緩慢出血無症狀 注意嬰兒異狀

彭純芝受訪時解釋,人類腦部有一些微血管,容易因為拉扯斷掉,「嬰兒頸部支撐力比較弱,如果以頸部為軸心劇烈搖晃,就容易使腦部微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嬰兒搖晃症。」這種狀況有時是緩慢性出血,常常一開始也不會發現,也不知道哪次搖晃造成。

「直到父母發現嬰兒食慾不好、抽筋、語言呆滯等症狀,才會察覺有異狀。」彭純芝補充,因為是小血管出血,除非是刻意外力施暴,才會有急性症狀。「甚至有嬰孩在急診時,才發現生命現象不穩,需要急救。」

嚴重腦部損傷 手術根除血塊 

嬰兒搖晃症如何治療?彭純芝說明,在臨床上,會依照出血程度和腦壓狀況,給予必要處理。「如果是大量出血,需外科手術移除血塊;如果不能手術處理,必須穩定腦壓,讓腦部損傷減至最低。」

嬰兒搖晃症是一種嚴重的腦部損傷。出血除了影響腦部外,對部分區塊的腦細胞而言,血液不足造成缺血性腦部損傷,可能會有長期後遺症,如生長遲緩、肢體偏癱、動作不靈活,甚至影響視力、智力,類似腦性麻痺患者。

正確擁抱嬰兒 多元安撫方式

台灣兒科醫學會指出,劇烈搖晃嬰兒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身體虐待,常發生在未滿3歲兒童身上,尤其以2-4個月大的嬰兒最常見。彭純芝說,雖然嬰兒搖晃症不算常見,但每年臨床總是會碰到。

針對正確抱嬰兒的方式,彭純芝建議,應支撐著頸部,緩和的安撫和搖晃。她也提醒,家長應學會多元安撫方式,「不一定哭就要用搖的,先查看孩童是否有生理需求,如果沒有,親子共讀、對話式閱讀、聽音樂、對話和按摩都是很好的安撫方式。」

【延伸閱讀】減脂新體驗 嘉義醫師引進二極體雷射溶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8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明明乳癌已經切除了,為什麼還要做放化療?」掉髮、噁心嘔吐,以及皮膚紅癢、脫皮等放化療副作用,讓病人害怕接受治療。許多女性罹患乳癌已將病灶切除,常常疑問為什麼還要做放化療?醫師表示,放化療能夠殺死看不見的癌細胞遠端轉移,有效預防乳癌復發或轉移。 乳癌是國人女性殺手 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長期配戴不適合的活動假牙,不但影響咀嚼,也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嚴重甚至可能引發失智症。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門診中曾遇到患者因配戴不適合的假牙,造成焦慮、心情沮喪,加上吃東西不方便、疼痛等問題,情況就越來越嚴重。臨床研究顯示,長時間配戴不適合的假牙,使得咀嚼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40歲的林小姐為了克服不孕,從30歲奮鬥到40歲,10年當中看了無數醫生,包括西醫、中醫、甚至秘方偏方、求神問卜也都試了,無奈肚皮一點動靜也沒有。經由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檢查認為是精卵互斥,根本不能結合,更談不上受精了!加上林小姐年齡漸長,因此做了3次試管嬰兒,可惜未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暴怒、心情沮喪時,千萬不要上健身房拼命運動,或在外面做激烈運動,以免心臟受不了。一項大型國際研究發現,當暴怒、心情差時,拼命、瘋狂做運動,一小時內心臟病風險會是平常三倍之多。 運動時機點 影響心臟病風險 規律運動可以促進健康、紓壓,也可幫助預防心臟病,但最大問題在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