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藥物副作用令癌友抗拒 藥師協助解除疑惑

化療藥物副作用令癌友抗拒 藥師協助解除疑惑

【NOW健康 陳木森/台南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發布最新數據,2018年台灣10大死因,癌症已經在第1位長達37年,由於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使得台灣癌症發生人數和確診人數持續增加,癌症相關藥物種類繁多,副作用也經常比一般藥物重,讓患者擔心和排斥,藥師的協助就非常重要。

 

1名65歲奶奶11月在台南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診斷出乳房惡性腫瘤,醫師建議先接受化學治療後再進行手術,預計施打2種化學藥品,在家屬陪伴下至化療注射室接受首次治療,由於擔心化療副作用,因此藥師除了講解化療相關副作用之外,也特別針對如何改善噁心嘔吐衛教,並給予止吐藥品進行預防,讓老奶奶與家屬都安心許多。

 

奇美醫院藥劑部藥師林志遠表示,癌症的治療包含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免疫治療,隨著罹癌人數增加,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數也跟著提高,一般來說,化學治療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會影響病人對於接受治療的順從性。

 

根據一些研究指出,藥師的介入和完整的衛教可以提高病人自我照護的能力及增加病人治療上的安全;另外配合多媒體的衛教方式,更可提高衛教完成率由63.7%至99%,並增加病人接受治療的順從性從62%提升至80%。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針對門診首次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進行衛教,依據不同癌別及不同化療組合制訂標準化衛教內容,並訓練專責的化療衛教藥師,運用平板電腦幫病人進行衛教並進行認知度及滿意度的前後檢測。

 

首次化學治療衛教內容針對常見6大癌症(大腸直腸癌、乳癌、頭頸癌、胃癌、肺癌、食道癌),共製作了31種衛教內容,根據病人施打的化療組合進行客製化衛教。其中包含預計施打的化學治療療程、化療藥品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學習如何改善化療藥品引起的副作用及相關注意事項。

 

藥劑部統計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共衛教350位門診首次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平均每個月約14人,其中以頭頸癌病人比率最高,約占50%,其次分別為大腸直腸癌23%及乳癌17%。門診化療病人使用藥品種類最多為鉑金類約占50%,鉑金類化學藥品常見副作用為感覺神經異常,血球低下,若使用較高劑量則容易引起噁心嘔吐。

 

林志遠建議,癌症病患接受化療後,1周內盡量避免前往公共場合,前往人多的地方也應戴口罩以防感染,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例如:生菜、生魚片、未煮沸過的水等,平日活動時盡量避免受傷產生傷口,易導致傷口感染或較不易止血,為減少化療後發生噁心嘔吐,可暫時食用較清淡的食物或避開容易反胃的食物;如果出現發燒超過38.5℃、嚴重腹瀉、異常出血不止等情況,一定要盡快回診。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寒流來襲,全台低溫壟罩,小心!天冷連眼睛也會中風!眼科醫師提醒,除了高熱量飲食,整天坐著活動量減少,也會增加眼中風的風險,特別是三高患者更要提高警覺。安南醫院眼科主任徐聖曜醫師表示,眼中風,學名為「視網膜血管阻塞」,指的是視網膜中成千上萬的神經細胞失去血液的養分供給,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中年婦人,常乾咳到喘不過氣,發生嘔吐、尿失禁,持續服用止咳藥水一年都無法改善,日前因嚴重咳嗽,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更無法說話,家人送至醫院檢查,確診為肺部非典型性感染,經過適當藥物治療後,病情已逐漸改善,咳嗽的困擾也減少許多。收治患者的中山醫院感染科醫師謝從閭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今日發表「立馬如意操」,包括伸展靈活、強化肌力、有氧運動,以及協調平衡等。簡文仁強調,運動健身是新年最好的投資,以剽悍的身心馳騁在叢林般的職場,必定能夠立馬如意、馬到成功。立馬如意操共4式,都以立姿操做。第1式「馬步迎賓,請上座」,首先,將...

閱讀詳情 »

【8招幫你解決女人之痛】   治痛經妙方1:泡礦物澡 在溫水缸裡加入1杯海鹽及1杯碳酸氫鈉。泡20分鐘,有助於鬆弛肌肉及緩和經痛。   治痛經妙方2:保暖自己 通過喝熱水、多穿衣服等方法加熱身體,能擴張血管、加快血流、對抗子宮平滑肌收縮,進而減輕疼痛。   治痛經妙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