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北榮讓大腸鏡檢查變「鷹眼」!不只揪瘜肉 還能一眼看穿惡性與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了AI當眼睛,大腸鏡檢查現在可以一瞬同時識別多種不同的大腸病灶與大腸解剖構造了。台北榮總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今(25)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團隊成功研發「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可大幅提升大腸瘜肉及其他病灶的偵測及辨別率。成果已獲今年2月國際內視鏡知名期刊Surgical endoscopy接受刊登。

台北榮總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主任盧俊良指出,利用人工智慧來協助醫師執行臨床疾病的診斷,已是國際間熱門的研究主題,但以往相關人工智慧研究,主要是針對大腸瘜肉的單一病灶偵測以及辨別來發展;而這套系統則可以一網打盡。

原來這套「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可同時辨識瘜肉、憩室、盲腸,協助醫師判別大腸鏡檢查是否已經到達最後最深的位置,及大腸癌等多種病灶,平均準確度達90%以上。除此之外,更可以進一步判斷瘜肉是否為可能轉變為惡性的的腺瘤性瘜肉。

台北榮總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醫師王彥博說,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時,醫師除了瘜肉的辨識與切除外,同時仍需要觀察其他的大腸病變,而AI醫療影像輔助診斷便可滿足臨床實務的需求。

盧俊良強調,近年來大腸癌發生率一直蟬聯台灣十大癌症之首,大腸鏡的檢查是用於早期發現病灶與早期處理的有用工具,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以每秒30次頻率、快速比對輔助醫師判讀病灶,相當於每位患者每秒同時擁有30加1位醫師來進行內視鏡的檢查診斷服務。

台北榮總表示,正將這套人工智慧系統進行優化的處理,並進行更嚴謹的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該系統在臨床上提升醫療診治的功效,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逐步落實於常規內視鏡執行中,嘉惠更多患者。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2個月剷掉肥肉12公斤! 胖男成功甩肥只因聽進營養師這一句話

護理師打AZ疫苗不到10秒大過敏、還送加護 衛福部:判定非嚴重個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器官捐贈」在台灣,是一個多數人可以接受、卻不見得會真的去做的善行。為了提高民眾器捐意願,現行管理辦法有針對活體器捐讓有需要的五等親優先的做法,但為了提高生前器捐登錄的意願,衛生福利部計畫增列死後器捐者,其配偶與三親等血親若有器官移植需要,其排序將可大幅往前。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李伯璋董...

閱讀詳情 »

在大體捐贈觀念不夠普及的情形下,醫學院或研究機構需要人體做解剖研究,「教材」短缺一直是個問題,我們常可在電視電影中看到像達文西這類古人,得跟一些鬼鬼祟祟的人買屍體回來研究,但現代社會有管理、有法律,這個問題目前可以依靠科技來解決。澳州蒙納許大學 (Monash University) 推出了一套「...

閱讀詳情 »

吸入式類固醇氣喘藥會讓你長不高?研究證實這是真的,不過影響的情況很有限,學者認為如果氣喘較嚴重到需要用類固醇治療,藥物治療帶來的好處還是大於讓人長不高的代價,兒童每天只要使用最低劑量,就已經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這項研究刊登在 The Cochrane Library 期刊。研究團隊檢視了 25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