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濕關節炎」易罹心血管疾病? 精準基因檢測揪病因

「類風濕關節炎」易罹心血管疾病? 精準基因檢測揪病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已知,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較容易有心臟血管疾病險,包括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都可能發生,主要因為慢性關節發炎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粥狀動脈硬化,也會造成低密度(壞的)膽固醇增加,心血管風險將會加倍。

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多 正確評估很重要

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一銘醫師解釋,在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病人中,過去被認為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因子,並沒有辦法十分有效的預測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原因在於這些因子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類風濕性因子(RF),抗環瓜氨酸抗體(ACPA)等,因此一個有效可以評估RA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重要的。

ε3ε4 基因型 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根據陳一銘醫師的最新研究指出,載脂蛋白E(ApoE)的不同基因型態(ε2ε3, ε3ε3, ε3ε4),與 RA病人罹患心血管風險有關,εε2ε3基因型的病人,10年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低於ε3ε3及ε3ε4基因型的病人,其中如果是ε3ε4 基因型的病人,膽固醇比例最高,有較高的風險患有心血管疾病。

ApoE基因型 與類風濕致病因有關

此研究中同時也發現,ApoE的基因型態與類風濕致病的發炎性細胞激素有相關性,這些發炎性激素包括: TNF-α, IL-6, resistin and visfatin,而ε2ε3基因型的病人,除了有較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外,發炎性激素也明顯低於ε3ε3及ε3ε4基因型的病人。簡單來說,當我們能夠將RA病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病人本身的類風濕關節炎也能同時得到有效的疾病控制,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正向影響呢!

【延伸閱讀】

巧克力囊腫害不孕 術後做試管成功懷雙胞胎

預防心肌梗塞復發短期服雙抗、長期控三高 醫: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0歲的李姓老翁,其家人曾多次建議他參加大腸癌篩檢,但他都以「沒病做什麼檢查」為由拒絕,日前出現便祕、腹痛等症狀到醫院求診,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癌引發腸阻塞併發症,他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家人的勸告。大腸癌連續6年都是國人癌症發生第一名,每年約有1萬4千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擔心找不到廁所,就不願意出門旅遊,好發在青壯年的罕見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長期飽受腹痛、腹瀉之苦,甚至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不但嚴重影響工作、就學,許多病友也擔心隨時要找廁所,視旅遊、踏青為畏途。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常務理事、高雄巿立小港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發炎性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根據衛福部102年的統計分析發現,新診斷的肺癌病患中,最年輕的病人只有28歲,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最多;醫師提醒,若民眾是屬於高危險群並且未定期篩檢肺部者,建議至少兩年一次,才能有效降低國人逐年上升的肺癌死亡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暨胸腔科主任柯政昌醫師表示,在台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一名49歲男性,最近因左下腹疼痛了一個禮拜所以去就醫,檢查後發現他除了發燒,腹部疼痛的地方還出現腹膜炎的症狀,白血球升高,經由腹部超音波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憩室發炎所造成的膿疱,經抗生素治療後痊癒。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憩室是指大腸的黏膜從腸壁較薄弱的地方穿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