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南台灣肝癌發生率全國居冠 研究發現與C肝盛行有關

南台灣肝癌發生率全國居冠 研究發現與C肝盛行有關

【NOW健康 陳盈臻/高雄報導】晚期肝癌現曙光!今年68歲的林先生,平日不菸不酒,患有高血壓和B型肝炎病史,7年前某次定期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腹部異常,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大如網球的肝臟腫瘤,雖然隨即手術切除,但沒想到後續5年多,又經歷3次復發,確診為無法手術的晚期肝癌。幸好林先生不放棄,樂觀治療,聽從醫師建議接受免疫組合療法,迄今治療約2年,仍可四處趴趴走!


南台灣肝癌盛行 多與C肝相關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肝癌是國人第2大癌症死因,僅次於肺癌,108年造成7,881人死亡,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被肝癌奪走寶貴的生命。義大癌治療醫院關懷南台灣民眾的健康,呼籲肝癌病友積極就醫,即使是晚期仍應擁抱希望。


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曾政豪表示,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4名,男性為女性2倍。特別的是,國健署曾經公布各縣市肝癌發生人數的統計,結果高雄市以1,640人居全台之冠,其次為新北市1,550人、台中市1,236人、台南市1,141人,顯示肝癌對南台灣民眾的健康威脅之鉅。


另從原因來看,造成台灣人肝癌盛行的原因,9成與B型肝炎、C型肝炎相關,其他包括肥胖、代謝症候群、酗酒、以及食用含黃麴毒素的發霉穀物及其製品等,也是危險因子。研究進一步分析台灣肝癌地圖,發現造成南台灣肝癌流行,可能與C肝、脂肪肝有關,而高雄市梓官區是全台前5大「C肝村」之一,更需專業的照護。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 往往已是晚期肝癌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不易察覺,當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肌膚和眼睛變黃(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


義大癌治療醫院癌症醫療副院長饒坤銘進一步表示,晚期肝癌在治療上常面臨5大困境:(1)8至9成肝癌病友合併肝硬化,肝功能不佳,影響用藥的選擇。(2)容易產生手足症候群和皮疹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3)反應率相較於乳癌或肺癌超過一半有效,明顯較低。(4)易產生抗藥性,半年就失效的病人約有一半,整體存活期僅1年左右。(5)部分藥物沒有健保,對許多肝癌病友和家庭是一大負擔。


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 突破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瓶頸


在過去,晚期肝癌的治療武器選擇少,主要以化療和標靶為主,但兩者都有易產生抗藥性和強烈的副作用,幸好,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晚期肝癌治療逐漸露出曙光。然而,隨著免疫組合療法的興起,目前國際有許多臨床試驗,包括搭配化療、傳統小分子標靶、抗血管新生標靶,或是免疫治療藥物雙組合等正在進行。


根據國際的研究顯示,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用於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不僅能提升腫瘤反應率近3成,且近9成病友能保持6個月疾病不惡化,國內也已核准此免疫組合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不過健保尚未給付。


饒坤銘副院長表示,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合的獨特之處,在於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以讓腫瘤附近的血流正常化,幫助藥物進入腫瘤,正常發揮作用。另外,抗血管新生標靶本身也有免疫調節的功能,可強化免疫治療的效果,並且活化腫瘤附近的免疫細胞,增強辨識癌細胞的能力,進而撲殺癌細胞。


饒坤銘副院長進一步說明,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就像棒球場上的先發投手,奠定了肝癌治療的基礎,有助於後面的藥物發揮效果,讓晚期肝癌的整體存活時間延長超過2年,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呼籲肝癌病友,特別是晚期肝癌患者,不要放棄希望,保持樂觀的心情,積極與醫師溝通和討論,尋找個人最佳治療對策。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生殖醫學停看聽 北醫婦科醫師王呈瑋健康開講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襲潰全球,大眾對於如何預防感染相當重視,戴口罩和勤洗手是預防新冠肺炎基本工;然而,一大早出門就要戴上口罩,不只讓人呼吸不順暢,對於吸菸族群而言,受到香菸的影響,原本肺功能就不好,再加上一層口罩在外,就更會加重肺部負擔,導致雪上加霜。所以,當你在戴口罩和勤洗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雨是位初產婦,剛產下一位女嬰,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即告知家長,寶寶的理學檢查發現有髖關節不穩定的情形,可能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小雨回憶起媽媽曾經告知她,小雨小時候也被醫師診斷髖關節有問題,嬰兒時期就曾穿過2個月的吊帶。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這些狀況易增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好成績下,各界都認為「順時鐘」讓台灣社區維持安全,衛福部部長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突然拋出調整民眾健保費用構想,大致上會將就診次數高民眾,逐步調高健保自付額,陳時中強調,明年健保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希望能在最快時間內,讓民眾了解提高費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好成績下,各界都認為「順時鐘」讓台灣社區維持安全,衛福部部長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突然拋出調整民眾健保費用構想,大致上會將就診次數高民眾,逐步調高健保自付額,陳時中強調,明年健保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希望能在最快時間內,讓民眾了解提高費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