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博愛醫師為腦麻兒施以「生長板導引手術」 創宜蘭成功首例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博愛醫師為腦麻兒施以「生長板導引手術」 創宜蘭成功首例

宜蘭縣8歲腦性麻痺患者小杰,因為肌肉力量不平衡,雙側髖關節逐漸脫位變形,經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醫師張之嚴施以「近端股骨生長板導引手術」,協助髖關節矯治,並轉介復健醫學科進行後續復健,創下宜蘭成功首例。


張之嚴表示,導致腦性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早產最為常見。腦性麻痺的孩子因為腦細胞傷害或病變,形成肢體障礙,不只會造成孩子肌肉張力不平衡、肢體變形與肢體功能受損,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外觀。


現今因為醫療技術與儀器非常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已大幅增加,腦性麻痺的孩子一般建議透過醫療團隊的合力照護,才能在各個成長階段中被妥善照顧,通常相關團隊成員包括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復健科及骨科醫師等。


張之嚴並指出,腦麻兒因為肌肉力量不平衡,髖關節會逐漸向外脫出(髖外翻及脫臼),迫使雙膝逐漸無法打直(膝屈曲攣縮),踮著腳尖無法踩平(馬蹄足),因此,當肢體變形程度甚大,復健治療的效果出現瓶頸時,骨科醫師就必須施以手術,以利適時矯正下肢,讓孩子將來有機會穩定行走。


為了矯正下肢變形,過去常見的手術為截骨矯正及肌腱延長術,目前依然是治療的黃金標準。但是矯正手術相當疼痛,而且手術後的復健期為時不短。近二十年來,逐漸發展出微創手術,稱為「生長板導引手術」,其原理是控制骨頭內的生長板,引導肢體生長的方向,進而達到抑制肢體變形的目標。


研究更發現,髖關節生長板導引手術能有效抑制腦麻兒的髖關節變形,效果相當理想。而且今年三月,健保署也將膝關節屈曲攣縮的生長板導引手術特材納入健保給付,可減輕腦麻兒家長的負擔。


張之嚴在治療過程中,得知小杰就讀羅東公正國小特教班,26日特別前往探望,了解小杰術後的狀況及老師如何在校協助進行復健,也趁著年節將近之際,結合復健醫學科與該院員工愛心社,給予特教班小朋友一些慰問與溫暖。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糖化血色素是臨床上常見診斷糖尿病的指標,一般來說,正常人的數值約為4至6%,而糖尿病人應控制在7%以下。醫師表示,許多因素都會影響糖化血色素高低,提醒檢驗時要特別注意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低估、高估都可能造成診斷失誤。 糖化血色素是血糖指標 亞東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朱芳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有偏頭痛問題嗎?主因可能來自父母。根據研究顯示,若父母一方有偏頭痛,偏頭痛的機會為46%;當父母雙方都有偏頭痛,機會則提高到66%。醫師指出,偏頭痛的發生原因與基因有關,目前國內已找到4個台灣本土偏頭痛病患的可能危險基因。 偏頭痛致病機轉複雜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什麼都能等,只有孩子的成長不能等!7年前在台中出生的靖云,體重不到500公克,比一杯珍珠奶茶還要輕,成長也較同齡孩子遲緩,所幸追蹤發現及早治療,現在的她跟班上同學一樣聰明活潑。國健署過去10年的出生通報統計發現,台中市早產兒出生率居五都之冠,平均9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早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當一個人政黨傾向不同,關心的議題也會不太一樣,美國耶魯大學學者Hersh與Goldenberg為了解醫師政黨傾向與病患照護之間的關係,利用選民登記資料庫,從29州選取超過2萬名醫師進行研究問卷研究,這些醫師黨籍比例分別為35.9%的民主黨、31.5%的共和黨,以及3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