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博愛醫師為腦麻兒施以「生長板導引手術」 創宜蘭成功首例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博愛醫師為腦麻兒施以「生長板導引手術」 創宜蘭成功首例

宜蘭縣8歲腦性麻痺患者小杰,因為肌肉力量不平衡,雙側髖關節逐漸脫位變形,經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醫師張之嚴施以「近端股骨生長板導引手術」,協助髖關節矯治,並轉介復健醫學科進行後續復健,創下宜蘭成功首例。


張之嚴表示,導致腦性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早產最為常見。腦性麻痺的孩子因為腦細胞傷害或病變,形成肢體障礙,不只會造成孩子肌肉張力不平衡、肢體變形與肢體功能受損,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外觀。


現今因為醫療技術與儀器非常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已大幅增加,腦性麻痺的孩子一般建議透過醫療團隊的合力照護,才能在各個成長階段中被妥善照顧,通常相關團隊成員包括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復健科及骨科醫師等。


張之嚴並指出,腦麻兒因為肌肉力量不平衡,髖關節會逐漸向外脫出(髖外翻及脫臼),迫使雙膝逐漸無法打直(膝屈曲攣縮),踮著腳尖無法踩平(馬蹄足),因此,當肢體變形程度甚大,復健治療的效果出現瓶頸時,骨科醫師就必須施以手術,以利適時矯正下肢,讓孩子將來有機會穩定行走。


為了矯正下肢變形,過去常見的手術為截骨矯正及肌腱延長術,目前依然是治療的黃金標準。但是矯正手術相當疼痛,而且手術後的復健期為時不短。近二十年來,逐漸發展出微創手術,稱為「生長板導引手術」,其原理是控制骨頭內的生長板,引導肢體生長的方向,進而達到抑制肢體變形的目標。


研究更發現,髖關節生長板導引手術能有效抑制腦麻兒的髖關節變形,效果相當理想。而且今年三月,健保署也將膝關節屈曲攣縮的生長板導引手術特材納入健保給付,可減輕腦麻兒家長的負擔。


張之嚴在治療過程中,得知小杰就讀羅東公正國小特教班,26日特別前往探望,了解小杰術後的狀況及老師如何在校協助進行復健,也趁著年節將近之際,結合復健醫學科與該院員工愛心社,給予特教班小朋友一些慰問與溫暖。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肋骨骨折手術有重大突破!三總胸腔外科與國防醫學院團隊合作,將3D列印技術運用於肋骨骨折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每根肋骨骨折縮短手術時間20分鐘以上,同時大幅縮短加護病房、住院天數,降低併發症風險。傳統治療 復原過程難受傳統肋骨骨折治療方式為保守藥物治療,病患須忍受劇痛長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三十歲體型壯碩的男子無法接受罹患糖尿病事實,仍喜好食用甜食且排斥治療,在未規律用藥的情況下,數月前漸漸感覺眼前模糊就醫,確診為糖尿病所造成的眼睛黃斑部水腫,視力僅剩0.05,在接受眼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三個月後,視力大幅改善並能自理生活。醫師警告,糖尿病患若未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0多歲賴姓婦人於兩年多前,洗澡時摸到乳房裡面有硬塊,驚覺不對勁,儘管不痛不癢,還是立即尋求治療,檢查結果為早期HER2陽性乳癌,腫瘤約四公分,但未擴及淋巴結,經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仍保留局部乳房。醫師建議賴姓婦人術後持續接受化療、放療、標靶藥物等治療,但她一聽到「...

閱讀詳情 »

撰文/羽穗、攝影/雪球 「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相信,大家對這句口號一點都不陌生,蘋果在每個人的心中,正是扮演著健康又養生的角色。 時序進入初秋,恰逢蘋果盛產之季,除了直接食用之外,蘋果也是個很好入菜的食材。臺中慈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洪宜慈說明,蘋果富含維生素C,其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能,亦含有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